梦回三峡:读李明义《近代宜昌海关十年报告译编》

标签:
地理历史旅游三峡文化杂谈 |
分类: 梦回三峡 |
梦回三峡:读李明义《近代宜昌海关‹十年报告›译编》
前几天,明义给我寄来他的新作《近代宜昌海关‹十年报告›译编》(1882-1931)。拿起明义这本书,我日常的生活程序就打乱了。我从早晨看到晚上,第二天起床后接着看,连续两天看完。读得津津有味,读得爱不释手。
《近代宜昌海关‹十年报告›译编》(1882-1931)封面
宜昌海关报告是对中国旧海关总税务司的汇报,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每一期《十年报告》不仅有宜昌海关贸易总值、关税收入等数据,还得向总税务司报告宜昌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治安、商业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教育、科举考试、过去及前景展望等。
《近代宜昌海关‹十年报告›译编》(1882-1931)将宜昌海关《十年报告》五期合订,每一期由下列五任外籍税务司负责组织编写。可以说用海关外国人的眼光,把宜昌清末、民初、北洋军阀时期、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的历史变迁都作了记载。
第一期(1882-1891),英藉署理税务司埃德温•勒德洛(Edwin Ludlow),中文名李约德。
第二期(1892-1901),英藉税务司昂温(F.S. Unwin),中文名安文。
第三期(1902-1911),英藉税务司柯里(R.A. Currie),中文名葛礼。
第四期(1912-1921),英藉税务司塔尔博特•鲍林(C. Talbot Bowring),中文名包来翎。
第五期(1922-1931),日藉税务司红松雄二(Y. Kurematsu)。
译书,看似容易,实际上难以把握。翻译,不能违背原文含义,更不能脱离原文,才可能将原文不失本质的翻译成文。译者不仅要精通译文的语言,还必须熟悉翻译对象的专业特点。海关报告,少不了进出海关的日常物品词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卫生、医疗、文化、宗教等内容,更有许多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净值、税率、汇率、税则、关税、附加税、转口税、复出口税、赈捐、附征赈捐……枯燥的专业知识。这是一般人望而生畏的翻译,而明义迎难而上且成功了。
我以前看过宜昌海关报告,那是《湖北文史资料》上对宜昌海关《十年报告》的翻译。阅读明义的书后才知道,明义这本五期宜昌海关《十年报告》合订书,无论哪个方面都有超越。
首先,明义熟悉宜昌文史,在宜昌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翻译都很准确。这使我联想到他的前一本书《洋人旧事》。记得我以前研究立德乐(又译“立德”)川江航运,关于立德乐的“彝陵”“固陵”二轮进入宜昌时间,几本书上记录均不相同。花了一段时间,总算弄明白了。2016年收到李明义的《洋人旧事》,里面介绍的人物就有立德乐。书中关于立德乐写得很详细,而且“彝陵”“固陵”二轮进入宜昌时间交待得清清楚楚、完全正确!从那以后,明义的书成了我最信任的工具。
其次,前两期《十年报告》有详尽的表格,表格中的大量数据,使当年社会经济情况更加清晰。宜昌海关贸易总值与净值、进口货物贸易、出口货物贸易、转口货物贸易、宜昌关税收入等,一目了然。
最后,《十年报告》读起来不乏味,仅凭正确翻译是做不到了,还得要语言功力。明义不仅语言能力强,而且在编译过程中,加上了他自己收集和朋友们提供的许多珍贵宜昌文史图片。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图随文走,图文并茂,恰到好处。下面选几张书中插图。
宜昌关(George提供)
1900年瑞生号明轮船停泊在宜昌(戴维森摄)
汉景帝庙(代昊提供)
宜昌外滩边的在建码头(孙波提供)
明义三本书,《洋人旧事》《宜昌开埠》《近代宜昌海关‹十年报告›译编》(1882-1931)都是精品,对宜昌文史研究贡献不小。
2021年3月24日,于武昌阅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