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2018-12-29 16:02: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洞鉴札礼理论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

自一九七九年三月

特朗斯特罗姆(瑞典)  /  北岛 译

.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

这诗三十年前在北岛翻译的那本《现代北欧诗选》里读过,除了诗里营造的那个有鹿蹄的雪景,只是奇怪地记住了词并不是语言,奇怪是不理解诗人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要把词和语言分开来说?当然我们可以说语言不不等于词,毕竟我们也经常说音乐语言、绘画语言,但我直觉诗人不是这么一个人尽皆知的意思。

.

三十年后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忽然又在手机上读到这首诗,我差点跳过去了,因为它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映入人的眼帘,我不喜欢这样反复、强行塞入的感觉。读者等待寻找诗,诗也在等待寻找读者,在一种无须预设任何目的的一瞥之间,就互相“确认眼神”了。我不想说这就是最好的辨认方式,只是一个个人的偏好而已。

.

坦白说,这次我对这首诗产生了心领神会之感,可能由于我在长期被笼罩在一种莫名而强烈的怀疑精神之中,它的表征就是厌倦和厌倦。每天,我强打精神做我该做的事情,但是我知道,这也是带病生存。这也许是我忽然产生共鸣的原因。所以,虽然厌倦是不好的,但却很可能有利于理解一首诗(虽然作用是间接的)。

.

现在我们来看这首诗,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疑问。

.

1.标题。

自一九七九年三月”——好说,就是一个时间,一个日期,很具体、很个人化。我们不去追究。但是它构成了这首诗的第一行。从这个时间开始——

.

2.“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

突兀!什么是带来词的人?诗人、作家、政客、演讲家、媒人、说客?可能都是,可能都不是。

.

那么,诗人为什么厌倦他们?(一般说,我们要谨慎地使用全称判断,如所有,毕竟都有另外,我们的经验说。)作者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词并不是语言”!词不是语言吗?开头我就表达过这个疑问。可以肯定的是,诗人肯定地这么认为。我们需要他进一步给出解释,或者这么认为的理由。

.

3.解释是这样的——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

一幅雪景。罕见也不十分罕见。

一个隐喻。空白之页-没有词-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不是想到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是不是觉得我也有这样的一念之闪现?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诗歌技巧或者诗歌呈现方式我们其实很熟悉(唐诗宋词,诸如此类)?

是不是开始有点同意,作者在诗里提出的最大的一个悖论(词并不是语言)?

这是一种诗的论证,它不是三段论的,不是雄辩的,是放弃雄辩的(于坚语)。

你也可以不同意,但是,当你读到它的诗时候,你不可能无所感、无所谓。

.

4.语言问题也是人生问题:

说还是不说?没有体验到语言之有限、语言之无力、语言之无能者,不可语诗歌,甚至也不可语人生。语言通向沉默。语言也是对沉默的打断,是无中生有,是不说之说、说之不说。诗是语言写成,诗性意义却在语言之外,那个言外之意,那个诗人的海市蜃楼。

.

5.词不是语言。

许多口是心非的用来冒充语言的词、许多不准备兑现的词、许多被误用被误解被糟蹋被败坏的词、许多吃词语饭的人……不一而足。这些貌似语言的语言,不是语言,只是词语的堆积,词语的泡沫。对此,诗人的态度是厌倦,应该说是客气的、温和的。记住—各种形式的言而无信,都只是词语,而不是语言。所有外表光鲜的华丽词藻,都只是词语,而不是语言。所有不准备兑现的格言警句,都是他人的语言而不是自己的语言。语言的前提是同理心,是理解的渴望,是存在的勇气,是落实的意志。它们才是语言的精髓,是语言的灵魂,是语言的光芒。

.

6.厌倦的时候怎么办?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

诗人寻找语言。诗人发现语言。诗人创造语言。诗人侍奉语言。特朗斯特罗姆是幸运的,不是说他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荣誉,而是他本身感领到了神启般的诗性的滋养,一个人放弃雄辩需要多大的智慧!——当然,雄辩是另外一条道路。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abe250102yb4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