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动态平衡以强换弱 |
问题缘由:近几个月,股票市场风起云涌,振幅巨大,本人持有的股票也涨幅不一,如中国建筑,已近翻番,见下图:
http://s11/mw690/0031dKrqgy6Ost4rTmi0a&690
再如本人第一重仓股兴业银行,很不争气,中国建筑的一半都不到,才38%,见下图:
http://s5/mw690/0031dKrqgy6OstdjG0Q74&690
那么问题来了,这时候该不该削峰填谷,也就是常说的动态平衡?
最早接触动态平衡当然是格老的《聪明的投资者》了,格老推荐的是股债各五成,动态调整。
暂且不评格老的建议,先谈谈我的理解。我以为动态平衡分两种,一是股票和债券、现金的动态平衡,二是股票之间的动态平衡。对于前一种,我已经有自己的思路了:根据股票市场的估值动态调整股票仓位,如上证PE15时清掉融资仓位,PE20时75%仓位,这点仁者见仁,具体估值、仓位之间的具体数值大家各自依据自己喜好定制。那么股票之间的动态平衡要不要搞?该怎么搞?
再次,我假设四种情境进行分析。情境一:单边上涨过程(比较符合目前的牛市),A、B两种标的,二者轮流涨,即A涨20%,B不涨,然后A不涨,B涨20%,以此类推。情境二:单边下跌过程,同一类似,上涨改为下跌。情境三:上蹿下跳过程(反向),即A跌20%,B涨20%,然后A涨25%(即恢复原值),B跌17%(也恢复原值),以此类推。情境四:上蹿下跳过程(正向),即A跌20%,B不动,然后A涨25%(即恢复原值),B不动,以此类推。结果如下:
http://s13/mw690/0031dKrqgy6Ost8ViLqdc&690
http://s14/mw690/0031dKrqgy6Osta2zox6d&690
http://s13/mw690/0031dKrqgy6Osta7sx63c&690
http://s13/mw690/0031dKrqgy6OstacR0E9c&690
根据上述表格,在四种情境下,动态平衡都可以取得正收益,一个来回的收益率在0.83%-4.17%之间,还是可观的。
几点启示:1.摩擦成本。在收益率最小的情境一下,摩擦成本为(0.1*2+0.11*2)*0.002/2.42=0.03%,跟收益比可以忽略不计。2.正向、反向其实可视为同一过程,只不过标的幅度的区别(一个是20%,一个是40%),不过二者的收益倒不是线性的。3.下跌过程比上涨过程收益高出不少,何解?
再提点悖论供各位思考:1.彼得林奇说一个组合中如果有一只大牛股(十倍股),那么哪怕其他4只表现很差劲,整个组合的收益率是相当不错。那么你平衡来平衡去,十倍股的功效减半,那你的组合收益会不会还不如当初?2.老股民的实验账户从来不平衡,二十年的收益率能达到30%,那么如果做平衡,是不是还不如当初?3.辛巴说的不能以强换弱,是不是不要平衡的意思?
当然无论哈姆雷特们的意见如何,总归还是要有一个自己的意见的。我的决定如下:1.平衡周期定为一个季度一次。2.各股的仓位变化在5%以上才变动。二者缺一不可。
以上为拍脑袋的结论,不喜轻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