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数投资》观后感

(2014-10-07 20:48:33)
标签:

大数投资

低估

分散

长期持有

动态平衡

前一阵子在某球上看到球友魏员外以及何纯在南国关于低市盈率投资策略的帖子,触动很大。机械的按照某一策略执行,多年的收益率轻松达20%+,这不得不让人反思自己的投资策略到底行不行,如果连傻瓜投资策略都比不过,那还有必要坚持吗?我一度对自己多年的投资思路产生了动摇。(注:博友们如果对两位球友的帖子感兴趣可以自行去某球搜索,我就不贴地址了。另外,东博老股民对二位的帖子做了很好的总结,相关内容可直接在其新浪博客上找到。)

魏员外在其帖子中提到了齐东平教授的《大数投资》这本书,因此我就当即买下,这两天看完。今天来做点笔记。

该书的核心策略是:分散、低估、长期持有。此三样其实都不是新鲜玩意儿了。低估、分散这两条我本人较早看见的是微光破晓在做,其主体思想是“低估、分散、不深研”,此概念当时就让我印象深刻,但因当时并没有历史的效果印证,所以我当时并未深入思考。后来魏员外做了大量的历史回溯,证明此方法是切实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的,我才开始重视。下面分开来讲:

1)分散。分散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作者有一个明确的答案:30支。30这个数字不是毛估估想出来的,作者根据目前我们股市的规模,基于统计学原理,经过计算,最终认为30这个数字是有代表性的,是可以满足抽样要求的。当然30其实是下限,作者的建议是在30个行业中寻找其中最低估的一个或两个甚至三个企业(视其低估情况)。这样的话,总数大概在40-50之间吧(这是我毛估估出来的)。对于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很夸张,其实大家要是看过魏员外的持仓的话就不会这么觉得了,魏员外目前持有100多支,这还不算,据他说打算增加到300只。汗~

2)低估。低估到什么程度控制多少仓位比较合适?总体上而言,作者是采用市场位于多年的平均市盈率、市净率时半仓,平均水平之上相应减仓,之下加仓。具体而言,他也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如对大企业而言,20PE以上空仓,20PE-30%,15PE-60%,10PE-90%,<10PE满仓,对中小企业而言,标准放宽,在以上的标准基础上+5,如25PE以上空仓,以此类推。

3)长期。永远到底有多远?我不知道。长期到底有多长?作者知道。他的答案是越长越好,当然,他有动态调整策略,即上涨到一定幅度即减仓。至于多少幅度减多少仓?后面还有提及。

除了核心策略,作者还提到了几个交易法则:降低投资成本法则、永续投资法则、2/3上限法则、长期持有法则。

1)降低成本法则。其实就是越跌越买、越涨越卖。越跌越买:小小辛巴在其大作《百箭穿杨》中对此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论述,此点可直接参考小小辛巴的五档买入法。越涨越卖:作者倒是给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数字,比如1.5PB买入的标的,上涨100%减半卖出。卖出后再涨怎么办?作者好像没提,不过依据其长期投资法则,应该以长期持有,当然估值过高除外。

2)永续投资法则指的是股价波动到一定程度即加仓,此法好像同降低成本法相悖,我也不能理解其逻辑所在。

3)2/3上限法则。其实是股票、现金比例,作者的建议是2/3买股票,1/3保留现金,然后一直做动态平衡。这是老套路,早在60年前,价值投资教父格老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就已经提及,无非是比例不同,对于保守的投资者,格老的建议是1:1。

4)长期持有法则,与前述同。

最后按照惯例,给自己写几条建议:

1)加大分散力度。低估和长期我相信我能做到,分散却没有,目前我仅持有4只股票。以后我的设想是持有10-20只股票。就目前而言,我不想再多动了,就先这样放着吧,以后要是有新增资金或减仓、换股了再分散,牛市结束重新开始建仓后一定要分散。

2)降低投资成本法则、2/3上限法则说到底其实都属动态平衡的范畴。今年以来我也接触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的系统的想法。今后我还是要多注重这方面的思考,最终建立一个自己的动态平衡系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