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在病毒蔓延时

(2020-02-17 08:51:37)

爱在病毒蔓延时

何华

我一向喜欢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甚于他的前辈克林姆(klimt)。席勒的那些人物画具有强烈的感情和爱意,可是他表现爱的方式与众不同。虽有平和、缠绵,但绝大多数都是不安、病态、恐惧,并充满了死亡气息。

在新冠病毒蔓延之时,我更加能领会埃贡·席勒作品的意图。话说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全世界几亿人感染,两千多万人死亡。1918年秋天,这场瘟疫席卷欧洲,也传播到了维也纳。席勒身怀六甲的妻子伊迪丝在10月28日因流感而过世;仅仅三天后,1918年10月31日,席勒也因流感而病逝,年仅28岁。这是一种偶然,但又不仅仅是偶然,他随心所欲的生活作风与“一战”(1914-1918)、西班牙大流感的时代背景,这些又注定了他作品的内容与死亡的方式。今天重新审视埃贡·席勒的画,似乎已经透露出疾病与瘟疫的信息,席勒的作品其实就是一则寓言。

席勒未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他所渴望的情感。母亲曾送给他一面大镜子,他和镜子不离不弃,“镜子”成了爱的替代物。他在镜子中研究自己,画了170幅自画像,自画像就是他的自我精神分析:平静、愤怒、不安、粗暴、色情、颓废、疯狂,各种情绪皆有。当时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艺术家影响很大,席勒也不例外,他的“自我分析”都形象地呈现在画布上了。他的自画像是他自己,也是别人,他同时扮演着很多角色。看席勒的自画像请注意两点:一是他的手指,骨感、细长,这样的手似乎随时都在颤抖中,带着神经质的情绪。手,其实很有表现力;手,也会泄露精神状态。另一个是他的额头,横着一道道皱纹,少年老成,愁云当头。埃贡·席勒其实是个美男子,但他不在乎外在容颜,他画出了他的精神与骨头。“审丑”也即另一种审美。

除了自画像,他还画了很多“拥抱画”。“拥抱画”里有自己,也有女友沃莉和妻子伊迪丝。他抛弃心爱的贫家女沃莉(也是他的女模特),和中产阶级子女伊迪丝结婚,他用牺牲爱情来屈服社会的规范,这不太像席勒的风格,但他确实这么做了,他也是势利的。

日前读村上春树和小泽征尔的对谈,在提到作曲家马勒时,小泽征尔非常高明地把马勒的音乐和埃贡·席勒的绘画联系起来,两人似乎都有精神分裂症,“能让人信服他们俩果真是同一时代的人。”准确说,马勒1911年去世时,席勒才21岁。席勒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自恋、孤独、自我,这反映在他多幅“自画像”里。另一方面,他害怕孤独,渴望温暖,这些表现在他的“拥抱画”里,在拥抱中传达渴望、爱抚、无助、扭曲和脆弱。拥抱能持续多久?拥抱能救赎情感?显然,不能。

最终,人是孤独的。席勒死前,最后一位探病者为了避免被传染,只能通过卧室与客厅之间的镜子与席勒交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双帖
后一篇:隔壁老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