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昌的崑曲“默片”
韩世昌的崑曲“默片”
何华
http://s7/mw690/0031d2Hozy7clS1My3456&690
《游园惊梦》剧照
http://s8/mw690/0031d2Hozy7clS3N5Mbe7&690
《刺虎》剧照
一直以为“崑曲大王”韩世昌没有留下影像,关于他的种种只能通过文字领略。幸运的是,最近得知他留下了《惊梦》、《刺虎》、《闹学》、《思凡》的演出实录,虽是“默片”(由他的弟子配音),画面也不甚清晰,但至少可以看到他的表演了。通常都是“音配像”,这次却是“像配音”,很新鲜。
“十部传奇九相思”,崑曲主要是生旦爱情戏,这句话适合南崑,但北崑不同。北崑流行于河北高阳一带,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北崑相比南崑显得粗犷豪迈,武生戏、花脸戏较多,水浒戏、三国戏较多,譬如林冲夜奔、醉打山门、单刀会、挡曹等。但北崑因为有了韩世昌,就不能说旦角戏弱了,相反,韩世昌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北崑旦角的地位与艺术水准。
北崑自有北崑的优势,唱腔有一股子冲劲,甚至有侉音(又从“侉音”延伸出“侉步”),这些不是缺点,反而是它的魅力所在。我们不能拿南崑的标准来衡量北崑,这是最起码的见识。但偏见总是有的,当年梅兰芳演崑曲也被南边的行家说三道四,觉得不够正宗。梅兰芳后来找俞五爷俞振飞指点崑曲,并和他合作演出游园惊梦,这是梅兰芳的智慧,他心里一定想:你们可以说我梅兰芳崑曲不到家,“俞家唱”可是最正宗高雅的,我和俞振飞搭档,至少意味着我也是接近正统的。以上只是推测。实际上,他也确实从俞振飞那里获益匪浅。抗战期间,梅兰芳避居上海,除了不想为日本人演戏以示明志之外,也趁在南方的良机,学习正宗的崑曲。
韩世昌早年演唱有冀中口音,后来拜吴梅、赵子敬为师,大有改进。他演《惊梦》,“没乱里春情难遣”一句,做工真是到家了,表情、手势、身段恰到好处,无一不佳。以前听张继青唱这曲“山坡羊”,必得掌声,再看韩世昌的录像,其表演的韵味实在太迷人了,南北各有特色。
《刺虎》一折是韩世昌的拿手戏,尤其是“变脸”(与川剧变脸无关)堪称一绝。面对“一只虎”李固时强颜欢笑、虚与委蛇,背对时则目眦欲裂、愤怒仇恨。韩世昌的变脸绝活得到了很多行家的称赞。俞振飞说“从前我在北京,看过韩世昌同志的《刺虎》,他饰演费贞娥,在和‘一只虎’拜天地时面部表情的变化(背着‘虎’是咬牙切齿的,对着‘虎’忽又眉开眼笑),我直到今天还不能忘记。”赵景深先生也写道:“演《刺虎》里的费贞娥,他充分表现了‘两面脸’,就是当着李固的面,含笑相迎,背过脸来,立刻就是眉宇间一团杀气,满腔的怨恨,都在面部表现出来了。”从上述文字可以推测韩世昌《刺虎》的眼睛功夫炉火纯青,如今看到这段影像,证实了韩世昌的表演名不虚传。但“变脸”并非崑曲美学的核心,崑曲还是以含蓄优雅为其极致追求。北崑当年在冀中乡村演出,变脸这种带“炫技意味”的夸张表现形式,应该很受老百姓欢迎。
北崑出身的刘静(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演出的刺虎,继承了韩世昌的传统,非常精彩,刘静的武旦背景,也使费贞娥这个角色增加了几分飒爽英姿。刺虎里有一句唱词:大明朝有个女佳人。依我看,她不仅是女佳人也是女英雄。北崑曲目确实刚烈:“三刺三杀”(刺虎、刺梁、刺汤、杀惜、杀嫂、杀山),颇为血腥,“刺杀旦”也算是北崑的强项。
当然,韩世昌的六旦(贴旦)演得最是成功。譬如《闹学》里的春香,《学舌》里的胖姑,《拷红》里的红娘。他一把年纪的时候,仍然演出了“花面丫头十三四”的举止和神态,了不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