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雪时晴

(2013-07-23 08:18:38)
标签:

杂谈

刊今天「信息时报」

快雪时晴

何华


大学好友来电邮,说:“最近忽然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感,颇厌倦。忙里偷闲,读了些书,觉得更加苦恼。对我来说往往是这样——找不到方向时埋头于书堆,等抬起头来时会感到更加惶惑茫然。”

对好友的状态,我懂得。因为自己也时不时犯这种间歇性的迷茫症。都毕业二十六年了,对体制内的规范生活仍旧适应不了,能逃就逃,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日子照常一天天过。近日总想到川端康成《雪国》的开篇:“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有时真盼着一个白茫茫的雪国等在前面,可隧道总也穿不完,仿佛人生。于是,想到另一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的开始:“李鸣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刘索拉发表它的时候,我正在读大学,寝室里的所有男生都不停地嚷嚷:“我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可还是一天天地熬,熬到毕业,熬到今天,还将熬下去。
因工作关系,结识一位小老乡J,清华毕业的,虽是工科生,却喜欢诗,他说他们读书时,受海子影响大,一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走廊里高喊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J说,那时真是疯狂,嗓子都喊哑了。如今J在北京,也没有喊出一个幸福,时不时犯间歇性迷茫症,为房子、为婚姻、为工作、为孝养父母等名目苦恼。 

说到海子,倒是喜欢他的诗《日记》,并且记住了“德令哈”(在青海省)地名。因为这诗,德令哈有了不同的意义。 海子,总让我联想到歌手张楚和朴树、演员贾宏声、诗人顾城,觉得他们是一路人,虽是一路人,仍各走各的,寂寞着,孤独着,或生或灭,亦或不生不灭。

每每情绪低落,都会读一读《前赤壁赋》里的话:“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东坡确实厉害,用如此感性的语言说道理,不由你不听。

另一篇让我“再领悟”的文章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将人生看得通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魏晋风流真的是大风流,不可等闲视之。记得前几年去台北故宫的时候,找他的《快雪时晴帖》,不遇。今年五月去故宫,仍不遇。台北故宫的墨宝轮流展出,估计此件很少示众。不过,此帖不加句读,二十八个字,早已默记于胸:“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快雪时晴帖》二十八字,有多种断句法,不易逐字逐句精确理解,启功先生有文论及,不妨找来一阅。该帖大意是:一阵大雪之后,天气放晴,王羲之思念朋友张侯,却不能见面,写一封信去问好。这是典型的魏晋名士的做派。在王羲之流传下来的各种“帖”中,内容不少都表现出王羲之对战乱的无奈,令王羲之产生了巨大的幻灭感和虚无感。“不次”,是王羲之爱用的词,意即“不说也罢”。王羲之短帖的“刹那之美”令人回味。

这二十八字真言,于我如佛家所谓的咒,读后一如“快雪时晴”,迷茫顿消,有不可思议之功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