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登本主编的《王冰医学全书》中,有《天元玉册》之说,实际上应该叫《对寒湿燥湿风火的预测》,说的是阴阳“五行”在每天、每时、每刻汇聚到一起,五行之间是怎样运转的问题。都是玄珠子口授给启玄子时,讲述五行之气逆顺在六气位中,主客昭然,高低纬布到大地的五季、五运、五方,逢气位见气数。王冰在此天道中又究其五行生化成气数的问题。自古以来,都是黄帝授法于《黄帝内经》的书中,上千来没有人能看懂它,只有启玄子王冰幸遇明师,诱令精穷,把口授之言又写成了《天元玉册》和《玄珠密语》,留给了后人。后人通过这资料以经解经的讲解,才能读懂《黄帝内经》的全部正文。除此之外是没有办法看懂《黄帝内经》这本书的。要用《黄帝内经》里讲的医道,普及中国的医疗事业,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天元玉册卷三》,是聚中说明了五行的气在“平合”的情况下,众五行之气累计到一起,然后又经过六步一环会和五步一右迁的方式,五行之气各有方法逐一流动到其它的六气位。这个方法就是在司天的气主管天下,五行的气去了个气位。又叫在真气的主持下五行的气各自去了不同的气位,也是医理中在寸脉的作用下,气血流到各经脉脉道和脏器的医道。如《刺法论》,即气行论中说,“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没有读懂《天元玉册》的人,你无法知道和无法看见天柱就是阳明经脉为燥金在司天,在行运中,是金气塞住木的五行之气不能上升,而且是在足的肝经脉里,等等。
又如《天元册六》中,聚中说明了五行的气在“早合”的情况下,众五行之气累计到一起,然后又经过六步一环会和五步一右迁的方式,五行的气各有方法逐一流动到其它的六气位。凡是只读《黄帝内经》书的人,读不懂《玄珠密语和天元玉册》,再读一万年《黄帝内经》这本书,也无法读懂天地之道。所谓“平合”的气,说的是五运六气在运转时,是在500刻,即五天之内有一个司天的气统管着五行之气的运转,这个司天的气叫真气,这个司天的真气高入云霄,天周的气都要从着真气的流动化气。
在六六之节中“平和”的气中,指的是在30天之内有一个司天的真气高入云霄。在六六之节的诊脉中“平和”的气,指的是在60天之内,有一个真气为寸脉统管着人正常活着。而且分成了九种情况分述。所谓
平和的气,在《六微旨》中,指的是两气交合行到子正之中里,子正之中左的气。酉正,午正,卯正之中里和外的气。
所谓“早合”的气,是指五运六气的气累计到一起,是在六百刻的时间,即,六天之内的时间,有一个大于司天真气的气在司天。即,大于500刻,即,多于五天的邪气在司天。在六六之节的诊脉中,是胜于真气为寸脉的脉象在主导着人身。即,人迎大于寸脉的脉象。早合的气也分成了九种情况分述。
所谓早合的气,在《六微旨》中,指的是两气交合行到戌时末端,未时,辰时末端的气。
这些天道都读不懂,读懂《黄帝内经》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这样说,什么是阴阳都无法辨认。这不是我的认识,而是在践行中不断练习时,我无法违背的天道。《黄帝内经》二十四卷,八十一篇。《玄珠密语》十七卷。《天元玉册》二十八卷。这是中华文化5000年来讲天道地道和人道的根本。写的真是高娃,高入云霄。读不懂《玄珠密语》,无法知道气的预期。书中说的至而至,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即什么叫气到和不到,根本不可能懂。诊脉时无法做到不失其宜,审察病机。读不懂《天元玉册》,无法知道五行之气汇聚到一起时,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是怎样的,五行是怎样移动的。这都是个谜。
拄其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