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看的就是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就是时间的流逝。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是中医的医理。阴阳五行之间的气淫关系,气迫关系,老是在用,老是需要用五行之间的气淫和气迫,把五运六气的变化写出来,说出来。在《六节脏象论》中说,天度者,日月行,都要用,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在天周中运转,都有天道规定着,凡是用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方法,把日气合到天周中看气变化的时候,未至而至的气,都是太过的气。太过的气乘着气胜,薄所不胜的气。这种气的作用叫气淫。又叫克行。所谓气淫,所谓克行,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叫“所谓得五行时之胜。”用到中医的医理中,又叫“各以命其脏”。
古人把五季的气,用以代表五脏的气放在了运转图的里圈。用天干表示就是,丁壬,戊癸,甲己,乙庚和丙辛。
当日气合到天周中看气变化的时候,求节气至而至的气时,都是平气。气至之时,都在当其时,“谨候其时,气可与期”。湿气本来是在四季的第三个月,才为旺之时,古人把它加在了六月,叫土生于六月,土生于火中,长(zhang)在长夏,是长(chang)夏的王气。所以书中说“五运相袭”,即五个季节相接着,两节气之间不是相克而是相生,春生夏,夏生长夏。长夏生秋,秋生冬,冬生春。又因为五季的气中,分阴阳。在运行中,是阳生阴,阴生阳,所以用天干表示,春生夏,为壬风木生癸火,丁风木生戊火,至时,必两气相生; 癸火生甲长夏,戊火生长夏己,至时,必两气相生;长夏生秋,为甲湿土生乙燥金,己湿土生庚燥金,至时,必两气相生;
秋生冬,为庚生辛寒水,乙生丙寒水,至时,必两气相生; 冬生春,为丙生丁风,辛生壬风,至时,必两气相生。
当日气合到天周中看气变化的时候,至而不至的气,都是不及的气。都是胜气乘着气胜妄行,不胜的气必受克,是受胜气克,成了邪气,是被逼迫,压制成了邪气,这种气的作用叫气迫。
本来在讲述五季的气时,也讲的是五运六气的运行,只因为五运的气是放在了大地上,所以把寒热温凉的气叫木火土金水,把天上的六气叫寒暑燥湿风火。这都是为了区别哪是天上气的五行和哪是地上气的五行,其实都是气。在《六节脏象论》中,专门讲的是用五运的气类比人五脏的气,所以都用金木水火土来表示。但是在写五运六气的变化时,还是都把里圈五运的五行都理解成气为准。
把五行的气合到一起,凡是气至,假令肝木气有余,一定是肺气不足,有燥气不能克治木气,故为木气太过。木气既然有余气反治着肺金,当然同时也乘着脾土的气。这就叫气太过,薄所不胜又承着胜气。在五行的汇聚中内相淫并,有的气受了伤。这叫气淫。又如火胜克了燥气肺金,当然也是乘胜着风火两气相并淫胜了金,反侮了水。又叫火气齐了水。火燥相并,又克了风。总之风火燥都是阳一方的气。寒湿是阴一方的气,这些天道。《气交变》中把六司天气胜时,早已都说了个透。而且又把司天的胜气说成是寸脉。即说了司天气淫胜的情况,又说了是用手摸到司天的气,就是寸脉的脉象。
又如,肝木气少,不能治脾土,脾土无治,土气妄行克了肾水,水被土克,土胜妄行,生风木的水也会受病,木气虽有水生,最大是平气,土金相薄。叫相迫、挤压木火有病。这叫气迫。六气皆然。所以论阴阳,有一气之间的阴阳,
如,阳、阴火,戊、癸;阳、阴金,庚、乙;阳、阴水,丙,辛;阳、阴木,壬、丁;阳、阴土,甲、己;有五行两方之间阴阳,如火为阳,风为阳,燥为阳。水为阴。湿为阴。
在六气之中的一气中,有标中本的阴阳,少阳的本气火为阳,中气风为阳,标气为阳。阳明的本气燥气为阳,中气湿气为阴,标气为阳。太阳的本气寒气为阴,中气火为正阳,标气为正阳。厥阴的本气风为阳,中气火为阳,标气为阴。少阴的本气火为阳,中气标气为阴。太阴的本气湿气为阴,中气燥气为阳,标气为阴。
有天周中左右的阴阳,上下的阴阳。如,在南政年,太阳的标气司天时,六气都看六气的标气,右为阳,左为阴。来的是阳,少阳阳明太阳。去的是阴,厥阴少阴太阴。在南政年,少阳的标气司天时,六气都看六气的标气,右为阴,左为阳。来的是阴,厥阴少阴和太阴。去的是阳,少阳阳明和太阳。在南政年,阳明的标气司天时,六气都看六气的标气,上为阳,少阳阳明和太阳。下为阴,厥阴少阴和太阴。故书中总说,上为阳,下为阴,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北政年,太阳在泉司地,少阳在泉司地,同理。阳明在泉司地,是下为阴中之阳,少阴为阳中阴。
讲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总用阴阳来讲气的五行。论病气,也总是用阴阳说,阳病阴不病,阴病阳不病。这些说法,由于少阴处在天周的气位阴阳气不同,再用阴阳论上下、左右的天道时,都是格外注意的事情。这就是所谓三阴三阳的用法,看五运六气的运转,诊脉定脉象,都是不可粗略问题。
以上阴阳天道的计算,是以司天的气和以在泉的气为准,辩阴阳的气。只有辨清了阴阳的盛衰,才能明白在何种情况下为气淫的气和在何种情况下是气迫的气。用到诊脉中,都有所变化。在年年,在六六之节的每一部中,都要辩阴阳,有人说,他(她)会辩阴阳了,连标气,中气,本气都分不开,也不会用,也在哪里说他会辩阴阳,可能吗?
例如,在2025年的五月二十九日,一女患者让某中医看完了病,开了药。而后又对其她两个中医说,你们都来给她摸一下脉,体验一下脉象,其中我也参与了。当时我就说,停!我们四人诊完脉,要各自把脉象写在纸上,先核准脉象,是否统一,然后再说病情在何经脉。结果脉象说的是统一的,右手的寸脉为弦脉甚,食指,中指,无名指同见,像一条绳。而左手的弦脉更甚。让患者离开后,我们开始说病情。一中医抢着说,哪还说啥,西医有诊断,又有片子,AI也做过,是肺癌,治的是肺藏。这时,我只得在书架上抽出《黄帝内经》的书,说2025年的5月,农历是壬午月,是在三之气,又是厥阴的风气司天,脉象的真气就是弦脉,但是弦脉又大于真气,是早合的气,是风气乘着气胜,伤了太阴的湿气。使太阴经的湿气大量受损,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故使太阴的肺经燥气大增。病根在厥阴经又连着肝脏,厥阴经的病为君,太阴肺经有病为臣病。这么明显的弦脉,又在右手的寸脉上。凭经验把弦脉的病又说成是涩脉的病,西医治肺是治不好的,中医相信西医的诊断也是错误的。患者由于厥阴经脉有病,是从去年太阳司天之年,由于夏天的寒气有余气生风,余气不散,齐了阳明燥气,使太阴肺有了病,长时间的治不好,或误诊至现在的病中,夫妻二人只能无奈,此人难过冬令,不治将再加深。这些都是正化的邪气,是实气。治法。《王冰医学全书·至真要》中说“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之,以甘缓之。以辛(辛为水,不要当成燥金)散之。《气交变大论》王冰注释也说,《“满招损,此其类也》。而且又告知,“木气太过,先言镇星,后言胜己之星。再言自胜之星”。病来有脉象,脉象有时间,诊脉定病情,治法有说明,天道有书作指导,这就是中医的医理。
拄其间
2025.6.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