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黄帝内经》里讲的“病机十九条”我是怎样理解的。像这样发问书中病情的人,一定是中医,也一定是实践知识较多的中医。不管他处于何想法,还是想在医理方面得到共识,得到看病的方法,想精益求精。但是我始终没有作答复。因为我没有办法答复。问的虽然直接,但医理很深。百病的始生是从五运六气运转的理论中来解释的,我已经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讲了十年了。然而我们的中医不闻不问,谬论的根基真是深极了,太难撼动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把《黄帝内经》里讲的五运六气运转看成是中医的基础理论。只想把书中对病情的描述,再符合到自己诊病时的想似中去,再也不深求。而哪些中医专家,学者,又没有学会五运六气运转的方法,总是用取象比类,取类比象,把《黄帝内经》的理论,用象,用数,用西医的理论,泛泛的讲解,讲的流散无穷,根本不是《黄帝内经》中讲的医理。所以一旦用《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运六气运转的天道讲点病理,又都看不懂。讲司天、在泉的气是寸脉和尺脉时,对南北政又不懂,人迎脉的前后分不清。五运六气运转的方向,即在人身上气血流动方向不懂。六经脉是怎样在脉象的排序出来的也不懂。说脉象是在那条经脉中查出来的不懂。说病在经脉的上工,中工,下工,哪一端也不懂。他们只知道寸关尺!寸关尺!寸关尺是怎么来的,与五运六气有什么关系不懂。把寸脉流散成是诊上半身,尺脉流散成是诊下半身,关脉流散成是诊人体中间。或者流散到CT,B超。然而,审查病机,就是不会用《三部九侯论二十》里告知的“人有三部,部有三候,已决生死,一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的诊脉方法。把“三”,把“部”,把“候”总用常人的理解。从而流散成人身的上中下的三部分,把“候”理解成气候,流散成是刮风下雨。这些理解都不是诊脉时与五运六气运转时的关系。所以没有办法在审查病机时讲述决生死,知百病。当然更不能调虚实,除邪疾。
在《至真要大论》中引用病机有十九条,关键是为了用这十九条说明审查病机时,说清楚诊脉时是何种脉象。强调的是怎么诊脉。用脉象怎样知道病气在哪条经脉,在哪个脏腑。病气是阴邪,是阳邪,病气是大是小。全都是讲怎样把脉象符合到五运六气中去。用五运六气指导诊脉的全部过程。所以在“病机十九条”的前段中告知,知病的“十九条”要先知脉象。书中在讲述十九条病时,是在《至真要大论》里,先讲述了天地之大纪,人神通应之后,再明白真气存在的条件下,最后才讲出“病机十九条”。本文标题的核心问题是《至真要》,或叫《至正要》。“至”是到了。“真”,(或正)是司天地的真气,正气。也是当其位,当其时时间正常的寸脉和尺脉。六气在寸关尺的脉象中是怎样排序的。在天地中只是以真气或正气为准,论病机。没有标准的,正常的,无病的脉象,是无法知道有病的脉象的。
(1)厥阴风的真气在泉,指的是尺脉的弦脉大于真气的弦脉,为病的时间。(2)少阴热的真气在泉,指的是尺脉的浮脉大于真气的浮脉,为病的时间。(3)太阴湿的真气在泉,指的是尺脉的沉脉大于真气的沉脉,是病的时间。(4)少阳的真气在泉,指的是尺脉的浮脉大于真气的浮脉,是病的时间。(5)阳明的真气在泉,指的是尺脉的涩脉大于真气的涩脉,是病的时间。(6)太阳的真气在泉,指的是尺脉的沉脉大于真气的沉脉,才是病的时间。
内淫的脉象,指的是尺脉的脉象,病在各足经脉,又应的是本气,所以只看各条经脉中说病就可以了。
上淫于下的脉象,指的是寸脉的脉象,病在各手经脉,又应的是本气。所以只看各条经脉中说的病就可以了。如:(1)厥阴风的真气司天,指的是寸脉的弦脉大于真气的弦脉,是病的时间。注意,这里说的是厥阴在司天的时间。(2)少阴热的真气司天,指的是寸脉的浮脉大于真气的浮脉,正是病的时间。注意,这里说的是少阴在南政司天的时间。(3)太阴湿的真气司天,指的是寸脉的沉脉大于真气的沉脉,正是病的时间。以下略。都说的是五运六气在六六之节中正在司天在泉的时间。
以上讲了司天在泉为寸脉和尺脉的病机时间。还有司天真气的寸脉反气胜了的脉象。何气司天,何气的寸脉反气胜了彰显的脉象;在泉真气的尺脉反气胜的脉象。何气在泉,何气的尺脉反胜了的病机。
以上的病机都是以司天在泉的脉象论有病和没病的脉象。还有三气位司天时,第三气位的脉象,叫六气相胜的脉象形成的病机;在六气位中,不管何气司天,还有对化的气脉盛,形成的病机。叫虚盛的脉象,是刚柔失守的脉象。不管何气在泉,都是对化的气脉盛,形成的病机。叫虚盛的脉象,是刚柔失守的脉象;不管何气司天,还有五脏六腑的气脉盛,形成的病机。叫虚胜的脉象,是刚柔失守的脉象;不管何气在泉,都是五脏六腑的气脉盛,形成的病机。叫虚盛的脉象,是刚柔失守的脉象。
《六元政纪大论》中,说的六种脉象十二变,都是在司天在泉气位的脉象分别套在了人的寸关尺中,在人身中说,气上则上,气中则中,气下则下;在寸脉或尺脉的位置上看邪气,气后则后,气前则前。在一经脉中,气中则中,气外则外,气下则下。都是以寸脉说上下左右和前后,从而把脉象的病气摸准,说准,而后治的准确。以寸脉为准说病气在那条经脉,那个脏腑,中医一听全都茫然。所以书中说:百病的始生,都是生在寒暑燥湿风火,都是以化变的形式留居在经脉的气血中,不管在哪条经脉,都是一个补气和泄气的问题。可惜呀!可惜! 前边讲的司天的邪气胜于真气的脉象,在泉的邪气胜于真气的脉象,等等,诊脉方式上都不懂。苍天已经赐给了用诊脉的方法知阴一方,知阳一方,可知哪一方的盛衰,然而不会用。或者老是不能全面掌握。把阴一方和阳一方又流散成了“药方”。把“欲令要道必行”的欲(若是)是到了哪个时令,就知道了司天是什么脉象的道理,又流散成了望,闻,问。
把不同时间司天在泉的标准脉象,看成是人的正常脉象,以此为标准再确定不同的脉象就是病脉。所以说,不从脉象中说病,没法说。从脉象上说,又必须先说在什么时间。在厥阴司天中,开始是阴气司天,真气的脉象是不胜不衰的沉脉,太过了不及了都是病。厥阴在中候的时间司天,真气的脉象是不胜不衰的少阳浮脉,太过了,不及了都是病。厥阴在末候的时间司天,真气的脉象是不胜不衰的弦脉,太过了,不及了都是病。再往下说,又是百端疑惑,越说越蒙。好像是解释病情说了很多与病情无关的东西。看病的人不把病情的出现,都是以吃了食物中五行之味气和通过呼吸了天元的五行六气,是五行之气进入到人的脉道中造成的,总是用西医那一套病毒的相战,造成的来看问题。这就是中医先生们在不懂《黄帝内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没法讲的道理。要统一认识,只有先学五运六气的运转,把五运六气的运转在换成脉象,说脉象再说病情,谁都没有办法流流散无穷乱说。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眩”,是得病后的彰显。
厥阴风气司天在泉胜过真气的脉象;少阳司天或在泉时,中气厥阴风胜的脉象;阳明的本气司天,或在泉的气太过而胜,伤了厥阴经的脉象;发生的这些脉象,在寸脉的上中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不同,虽使人都有掉眩,要想知道是在什么位置,不会按照五运六气运转的排序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的。“皆属于肝”意思是都属于在肝脏,在手肝经,还是在足肝经。如果是在肝脏,肝脏是在内,当其位当其时间外的又是何经脉。等等,这些知识,这些医理,都要从五运六气当其位,当其时的时间才能知道。所以十九条,都告知必须用脉象知道。而且把这些天道形成了一条大的医理:“各司其属,(是属于何气司天,厥阴经脉在六气位的何气位)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看到的,看不到的,司天的是厥阴经,不是厥阴经脉,只要是诊到的弦脉)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用脉象知何经脉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书中说:圣人之言,理亦然也。“病机十九条”都是这一个天道。不会用五运六气的道理诊脉。没法审查病机。也没有办法在一起会诊,研究,治疗。只能依靠老中医的经验,摸着石头转圈了。
拄其间
202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