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二)

(2013-05-05 17:13:06)
分类: 过程性资料—教师集体备课

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易错点】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通过让学生亲身计算、总结得出的,因此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公式表达的意义,切不可死板硬套。

2、当有学生坚持用长×2+×2的方法计算时,教师可加以引导,但在孩子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强求全班统一使用公式计算。

3、易错题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新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错题分析:计算时孩子很容易想当然,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乘以2。这样的题目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先明确拼成的新长方形会有几种情况(可能是两个长挨在一起,也可能是两个宽挨在一起),画好图后再分情况确定新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如下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知道求组合图形的周长不是各个小图形周长之和。

 

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                                   

 

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

 

易错题2:学校的围墙边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长12米,宽6米,要用篱笆围起来,共需要篱笆多少米?                

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

                  6

 

 

                             12

错题分析:学生在计算时经常一是会有人不清楚计算篱笆的长度就是求长方形的边长;二是有学生会忽略了墙的存在,将篱笆的长算成四个边。这样的提要引导学生注意遇到题目要先分析,明白是求什么,这里的篱笆有几条边,然后在计算;又是还会遇到在墙的拐角扎篱笆的题目,这时就会只剩下两条边。

易错题3: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50米,宽比长短15米,小红沿花坛边跑了三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错题分析:很多孩子在计算时就把15当做长方形的宽来计算,而忽略了长与宽的关系,从而使第一步就做错。

易错题4:有一个长方形(如下图),长是6,宽是3。

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 

           3

         

                      6

1)先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   

2)把这个长方形剪成2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两个正方形周长之和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吗?为什么?

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wbr>二)

 

 

 

 

错题分析:当孩子遇到将图形一分为二求周长的情形时就会想当然地采用整体除以2的方法。这样的题可以先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看清楚当一个长方形被分割成两个正方形时会多出来两条边,计算周长时要在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宽;或者先计算出分割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再乘以2

但进行这些计算的前提都是要让学生明确,分割后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易错点】

1、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明白,用花边围成一个正方形,已知花边的长度求正方形的边长,这样的题目就是已知周长求边长,用周长除以4即可。

2、能根据正方形的特点,正确判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一个正方形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边长一定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正方形的周长只和它的边长有关,边长发生变化,周长就会跟着变化。

3、易错题:

将两个同样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此题和前面出现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的题目有相似之处,一定要通过画图或动手拼图让学生明白,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时有两条边挨在一起,消失在图形中,计算周长时就不应该再考虑它们,因此拼成的长方形只剩下了6条边,那么它的周长就是

4×6=24(厘米)

4×8-4×2=24(厘米)

或(4+4+4)×2=24(厘米),

这样的题目在做之前一定要多问问学生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图形具体边长怎么表示,然后再计算周长。

第五课时  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9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10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易错题:

   练习六的第8题: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多少根小棒的长度?

长有几根小棒

 

 

 

 

宽有几根小棒

 

 

 

 

   分析: 这样的题目学生第一次做时会比较茫然,有的孩子会想当然地去给16凑两个加数,去做长和宽。这时教师不能过于急躁,应先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有几条边,几条是长,几条是宽。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逐渐自己总结出规律。可以摆4种:即16÷2=8  8=7+1=6+2=5+3=4+4(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还要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即先求出长和宽的和,再将和分解成长和宽的组合,并且要注意结合实际掌握长和宽的合理数据。

 

 

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易错点:这些题目中出现的数学信息太多,容易混淆,因此做此类题目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从纷繁复杂的数学信息中找出合理的条件,可以在图中勾画出有用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计算。通过细心认真地找条件、找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