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一 )

分类: 总结性资料—单元小结和易错题 |
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知识点和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易错点】:
例如:描出下图的周长
(1)
误区:这样的图形,孩子就容易将图1中间小长方形的三条边描上;将图2的圆形完整地勾画出来。
解决方法:指导孩子描周长时,一定要边描边让学生观察,体验周长是从起点再回到起点,它只和图形外围的边线有关,与图形内部的线条无关。
例如:下面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1)
(2)
误区:这两组图形明显是不一样的,学生在比较时容易受以往经验的影响,会觉得线条比较多的图形周长更长一些,受此影响,大部分孩子会认为,两道题中都是第一个图周长更长一些。
解决方法:当遇到有曲折线条的图形时,引导孩子用平移的方法将图形向基本图形转化,图(1)中的前一个图形经过平移转化后与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图(2)中的前一个图经过平移后会发现它的周长比后面的长方形还多了两条边,当然是前一个图形周长更长一些。
诸如此类的还有像楼梯一样的折线图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不过只要指导学生学会了平移的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