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案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三维目标的落实
(2013-05-19 09:53:09)
标签:
案例 |
分类: 案例:三维目标的落实 |
教学理念:本课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赏析范例,课下有详细的注解,《新课标》也主张在选修部分,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因此我把本文的文句疏通和文言知识分类整理教给学生,要求在预习时把存在的困难加以记录,教师在第一课时补充和归纳总结,并梳理文章内容。在第二课时,根据课堂回顾做针对性的检查和指导,达到落实基础知识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文本,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初步把握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之后通过讨论和教师补充、追问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志向,这样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分析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一篇文章。本文选自《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它主要表达了儒家的治国理想。首先,课文中字词句的疏通,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前提。其次,本文的主题是言志,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问志”——“述志”—“评志”三部分组成。其中 “述志”部分是重点,“评志”部分是难点,即孔为何“哂由”,又为何“与点”, 孔子的“志向”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及《论语》;
积累本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疏通文意;
梳通课文内容,了解四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及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对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三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达到对文本知识有效掌握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曾皙和孔子志向的学习,树立自我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文意,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理想观。
一、导入:
1、课前导入:播放歌曲视频《孔子说》。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迅速从课间回归课堂。)
二、三维目标展示: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了教学思路、教学意图。)
四、检查预习——你是我的眼
步骤:
1、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提问。
2、教师总结问题,并重点解难。
3、集体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借学生的眼看他们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作针对性指导;梳通文意、感知文本内容。)五、合作探究——元芳,此题你怎么答?
曾经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十年寒窗苦,初战败北落孙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夺魁元。”说的是人要有志,就可以拔开云雾见天日。黄巢铮铮誓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得桃花一处开”,人要有志,孔夫子也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有了志,就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他们的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探讨。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弟子的志向,为理解孔子的形象做铺垫。)
(设计意图:理解孔子的评价,把握孔子的性格形象。)
3、曾点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用原文回答)这种生活状态寄托了他什么样的生活理想?
七、当堂检测:
《颜渊季路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第五》)
1、翻译这篇短文。
2、结合短文,说说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社会理想。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曾皙和孔子的治国理想,使学生的思想境界更加开阔。)大同境界。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这里有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永远的经典情境,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浮想联翩的教育场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为思想家孔老夫子,他博大精深,如金声玉振,如万仞宫墙;我们还看到了作为教育家孔老夫子,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堪称万世师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百篇也其义自现,要精通论语,既要纵读百变,还要横读百篇,今天我们读背论语,就是让孔子的精神在我们精神的原野里长成一株开花的树。
八、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