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9-02-28 14:25:40)
标签:
教育 |
周至县教育局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
|
负责人 |
刘艳妮 |
所在位 |
马召镇红崖头小学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集中的注意力。通过信息技术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可以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综合能力起到提升作用。 依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点,学生能主动的建构知识,并给学生提供想象力的介质,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2)实践价值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四、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信息技术:是指应用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呈现、传递、加工、处理的 理论和实践。 (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3)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能力,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工作的实施,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2)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敢想、能想、善想,敢于表达想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重视课堂上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2)重视利用各种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结合起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立课题,填写申报表,向县教研室申报立项。 2、分析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当前工作。 3、深入学习有关理论。 4、查阅资料,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5、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根据调查分析,随时调整研究方案。 3、收集数据,资料。 4、开展研究活动,撰写论文、教学反思、个案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调查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自身学习以及教师的现状。 (2)个案研究法 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个案进行收集整理、个别分析,作为实验研究的补充。 (3)行动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3篇; 2、相关论文2篇; 3、调查报告1份; 4、教学研讨1篇; 5、教学设计3篇; 6、学生创新作品汇编: 7、体现创新思维的教学课件2个。 |
|||
|
|
|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