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赞》文句释(61)——解“三乘四部八大子”·(一)解三乘
标签:
经论学习宝相赞学习 |
分类: 学习资料 |
《宝相赞》文句释(61)
——解“三乘四部八大子”·(一)解三乘
能海上师 集
弟子 任杰 敬释
(一)解三乘
声闻乘
求声缘寂灭,四谛徧知理,顺解脱无为,果向住位证。
释曰:乘者谓车乘,比喻乘佛教法,次第趣入涅槃彼岸。声闻与独觉或缘觉,就持戒修行之方便法门大致相同。其独觉乘的见解,谓既通达人无我性,复通达能取所取中所取无自性,故名通达一个半。其修法,主要观修顺次十二缘起,次第修习逆次十二缘起性空,最后生不依师教而证圣果。其声闻乘,信受解脱戒护持不捨,观修四谛十六行相。通达八忍八智而证五蕴所摄诸法人无我性,安住十二头陀功德为行,证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四向四果。声闻缘觉虽有钝根利根之别,但所证之果都是证涅槃果。
是故为希求声闻缘觉寂灭涅槃,观修四谛徧知四谛之理,从资粮位顺解脱分起,经历加行道、见道和修道,断见道修道所断烦恼,证得无为无学阿罗汉果, 但要经过安住四向位而证无学道果。
菩萨乘
五道四加行,经大小十地,随顺及炽然,自他二利证。
释曰:菩萨乘,又名上乘或大乘。所谓大者,谓所缘大、修习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善巧大、纯净真实无倒正性修习大、功用事业大,若具此七大,胜出声闻独觉乘,即名大乘。(见《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卷十及《庄严经论》)大乘又分波罗蜜乘和真言金刚乘二种,即显教乘和密乘。
菩萨乘者,初发大乘菩提心,受持愿行二菩提,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行六度四摄,经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十地,而证佛果无学道。修习圆加行、 顶加行、渐次加行和刹那加行四加行,最后心而证无学道的无上菩提。“经大小十地”者,即大乘十地,小乘八地,如前已说。菩萨随顺五道十地,精进炽然广修自他二利而证无上菩提。
佛乘
得五智三身,正等觉无畏,满空悲智云,利生恒无尽。
释曰:佛乘者,即菩萨乘,菩萨由修行而成佛果,故佛乘即菩萨乘,谓在因位名为菩萨乘,果位即名佛乘。佛乘是就果位而言,因菩萨为成佛积集广大福智二种资粮,利益众生,在最后生,二资粮圆满,断尽烦恼障和所知障,证得如所有性和尽所有相,圆满一切相智,获得五智三身。五智者,谓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和法界体性智。此五智虽为如来一身所具之圆满智德,但为摄引众生而表现的五种体相、作用和德行不同。由此五智则为佛陀的法身,然此五智以智慧法身所摄。“三身”者,谓佛陀的法身、报身和化身。法身又分为自性清净之法身和离垢清净之法身,及究竟智德之智法身,五智总摄为智法身,是故《般若现观庄严论》立佛四身。法身由成就智资粮圆满所显,由福资粮圆满,即成就如来的圆满报身和胜应化身相好庄严的二种色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