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赞》文句释(55)——解“诸乘道地一切证”(解一切证)

标签:
佛教经论学习宝相赞学习 |
分类: 学习资料 |
《宝相赞》文句释(55)
——解“诸乘道地一切证”(解一切证)
能海上师 集
弟子 任杰 敬释
(四)解一切证
此诸乘道地,亲经历实践,与圣教无违,不自私蛮干,
信戒闻捨慧,五种资粮根,亲修得证净,具力引他行。
释曰:此是总说以上诸乘,即诸大小乘五道,大乘十地,皆是如来与诸大小 乘圣者,亲自经历实践所修证,与佛圣教无有相违,所以修行要有次第,依佛言 教而修,不能以自私心我见无知蛮干,要从信、戒、闻、捨、慧,以五种资粮善 根,积集资粮,亲自修习而得证净。证净有四证净,谓以无漏智如实证知四谛之 理,因而正信三宝及戒。如《俱舍论》二十五曰“证净有四种,谓佛法僧戒”。 如实觉知四圣谛理,故名为证,正信三宝及妙尸罗,皆名为净,离不信垢破戒垢 故,由证得净,立名证净。若具五种根力,即能引导利他随行。
戒定慧三学,能学能修成,能引导摄他,能所作殊胜。
身依别解脱,心解脱四定,慧解脱般若,达无我空义。
释曰:此第一颂是说依戒定慧三学的修行次第,若能如法如律学戒又能依戒 修行,若有成就,即能引导摄受利他,由此能作所作尽皆殊胜。第二颂是说,由 修学戒定慧的功德利益者,谓身解脱者,谓依别解脱戒;心解脱者,应修四静虑; 慧解脱者,依般若慧审谛观修,即能通达人法二无我的空义。
如是诸解脱,依正教正士,依自力实修,
能精勤策励,心安住八正,解脱知见具。
释曰:如是诸解脱者,谓总以上所说的身解脱、心解脱和慧解脱。要得此三 解脱,就必须依佛正教所说,依止正士善知识的教授教诫,还要依靠自力实修, 又能精勤策励而不懈怠,才能令心安住於八正道,获得解脱知见。
若未知当知,未见见谛理,预流支证净,证正性离生。
云何已知根,谓已见谛等,信胜解见至,自身得证谛。
云何具知根,得无学慧等,慧解脱身证,现观住法乐,
此三无漏根,如法善修证。
释曰:此是依《俱舍论》根品,於二十二根中,解三无漏根。根有增上用, 谓此三无漏根,於得后后道涅槃等有增上用。谓未知当知根,於得已知根道有增 上用,未知根是见道,已知根是修道,由见道引修道,故於已知根有增上用,已 知根於得具知根道有增上用,谓已知根是修道,具知根是无学道,谓从修道引无 学道,故已知根於具知根有增上用。具知根於得涅槃有增上用,由具知根心得解 脱,心若解脱方证涅槃,故於涅槃有增上用。
此谓由见道引修道,由修道引无学道,若心解脱即是证涅槃的次第。若未知 当知根,尚未见道而见四谛之理,为预流支,即见道安住八忍之十五心,名为预 流向,十六心为预流果,证得四证净,证得正性离生,名预流果。“云何已知根”者,谓已见四圣谛等,钝根名信胜解,利根名见至,此属一来向与不还果,於自 身已证得四谛。“云何具知根”者,谓得无学阿罗汉等慧解脱等。身证与现乐住者,谓断尽结生相续的业烦恼而证八解脱之圣者,名为身证。现法乐住者,谓尽断结生相续的业烦恼之圣者。所以於“此三无漏根”,应当“如法善修证”。
知遮知表诠,知中断救正,知取捨随三,身经历调练,
日夜法随行,升进入深趣,随机示方道,依传习实验。
释曰:此二颂是正明修行,应了知遮止法,了知表诠,即了知名诠文字和所
诠内容义理,既了知名诠所诠,还应了知中断应当补救修正,了知应取及了知应
捨,乃能了知随行,此三法,应当亲身经历调练,调即调根,练即练根。若能日 夜法随法行,逐步升进,入甚深理趣,即能随自他之根机导示方便之修道次第。 但学修佛法最重要者,是依师师相传,依法修习实践体验,乃能依法无倒修行, 即能成就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