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单”,为语文课堂增效
(2022-04-16 14:45:09)分类: 教学 |
“预习单”,为语文课堂增效
“双减”背景下,如何改变语文作业的布置与设计,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呢?利用“预习单”可以助力课堂教学,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琥珀》一文为例,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单”:
1.
(1)读一读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读准多音字“扎”,找出其它的音,组词,再读一读。
(2)读一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
(1)“推测”是什么意思?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
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和课文、课后的阅读链接结合着读一读。
这个“预习单”的设计,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关注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如果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就能够试着质疑问难,既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又可以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为教学聚焦重点做好准备。二是体现课后练习。统编教材课后练习题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预习单的设计立足于课后的练习,选择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练习进行前置学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基础知识。生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生字词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学生对基本的字词的音、形、义,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形式,得以掌握。这是“预习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四是彰显学习语文的方式。“预习单”从读一读、想一想、搜一搜三个方面进行设计,重视读、思、实践,彰显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淡化了机械性书写方面的练习。学生在“预习单”的引导下,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训练。
当然,上面的“预习单”只是一个例子,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设计,“一课一单”应是设计“预习单”必须遵循的规则。同时,不同年级要有符合那个年级学生特点的“预习单”,比如低年级的“预习单”内容要少一些,形式上要有趣一些,以“读”为主。高年级的“预习单”设计的练习要有挑战,有思维含量。如此,才能发挥“预习单”助力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