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就像“熏锅屋”
(2022-04-02 13:24:56)
标签:
365 |
分类: 教学 |
学语文就像“熏锅屋”
有一次,读初中的女儿问我如何才能学好语文,我送给了她八个字:多读多说多背多写。女儿不以为然,这哪是学习语文的法子。这的确不像个方法,但是,学习语文也确实找不到什么快速见效的方法,因为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漫无边界,也最难以琢磨的学科。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能力、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哪一个法子能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迅速提高。张庆老师曾经说过,学语文就像“熏锅屋”,要“熏”得早,“熏”得经常,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实践对孩子的“熏陶”作用。“熏锅屋”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独特之处。的确,学习语文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需要长年累月的慢慢熏染,在不知不觉中,语文的底子就丰厚了,语文能力就见长了。
如何“熏”呢?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还是读、说、背、写。
读中“熏”。读是学习语文最常用的方式,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正确开始,到读得流利,读得有节奏,有韵味,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大声读、轻声读、默读、浏览、跳读等等。我以为,课堂最美是读书,你看,那一遍又一遍在试错中认真读书的样子,那倾情进入课文陶醉的样子,那默读静想深思的样子,是语文课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你听,那奶声奶气充满稚嫩的声音,那富有节奏充满情味的声音,那整齐划一充满阳光的声音,是语文课堂中最美妙的旋律。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浸泡在读书中,让学生的读由不会到会,由不熟到熟,不断进步,逐渐拔节生长。读多了,就会读了,语感就强了,语文能力也就提高了。
说中“熏”。说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表达和输出。说的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在不断地说的实践中得以实现的。语文课堂中说的训练时机无处不在,学生回答问题需要说,观察图画需要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需要说,复述课文需要说……教师要把握住每一次训练说话的机会,遵循学生年龄的特征,把握年段的特点,设计不同层级说话训练的目标和要求,由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到说一段具体生动的话,再到说几段意思连贯的话;由概括地说,到具体地说,再到生动地说。目标要求要螺旋上升,不断地进阶,避免碎片化,或者在一个平面打转。有了这样的意识,长期熏染,说的能力何愁不提高。
背中“熏”。背是积累的一条路径,背得多了,积累多了,就丰富了语言的库存。背也是运用的一种手段,那些好词佳句、精彩语段、经典诗词,经过学生的咀嚼涵泳、熟读成诵,沉淀的不仅是语言,还有语境、表达、情思等,都内化于学生的心中,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等到运用的时候,这些积累的语言以及组块,便会被激活,和生活进行相似匹配,自动提取,投入周转。张庆老师说:教师平时只管“布云”,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说的就是这个理。
写中“熏”。这里的“写”主要是指学生的习作。“写”属于语言表达的范畴,是书面语言的倾吐和运用。当下,学生习作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唯一的路径还是在写中锤炼写的能力。统编教材在写的编排上可谓是花了一番的心思,除了有单元习作外,还加强了读写结合,设计了很多小练笔,同时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进行专项的习作训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写的资源,让学生在大量的写的实践中熏染写的能力。
学语文就像“熏锅屋”,只要善于“熏”,长期“熏”,就一定能够“熏”出语文能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