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潍坊郭味蕖美术馆

标签:
都市风光文化 |
分类: 随笔杂谈 |
http://s13/mw690/a47c2d92gd890a4fdfadc&690
郭味蕖先生(1908-1971)山东潍县人,原名忻,后改为慰劬、味蘧、味蕖;曾用别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堂号知鱼堂、二湘堂、疏园等。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随家乡画家丁东齐、刘秩东习画。早年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习西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师。1937年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临摹古代原作,并随黄宾虹学画论及鉴赏。曾于济南、潍坊等地任教。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供职。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后任花鸟科主任。“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1970年以“战备疏散”为由被迁返潍坊,次年逝于故乡。
郭味蕖先生的代表作有《鹦鹉图》、《被泽之陂》、《大好春光》、《惊雷》、《银汉欲曙》、《河山似锦》、《东风朱霞》等,编著出版《知鱼堂鉴古录》、《知鱼堂书画录》、《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略》,《艺话》,《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明清四画人评传》等。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郭味蕖画辑》,1988年出版《郭味蕖画选》。
http://s5/mw690/a47c2d92gd89102fa92b6&690
http://s6/bmiddle/a47c2d92gd88e966bd895&690
先生的艺术根基深植于中国古典文化,幼承家学,又亲接陈簠斋的金石考古之学,终生研究历代书画真迹,精于鉴藏考据,以古典文化的宏富学养奠定大家根基。上世纪30年代,先生又习西画,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先生以新学与进步思想的时代视野,激发蓬勃的艺术活力。先生坚持继承中发展的思想,锐意创新,深切地洞察与把握了时代的要求,秉持时代观念,综摄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创新续接传统精魂,标举新风,引领群贤,成为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坛大师。
郭味蕖先生的绘画艺术,纵贯古今,兼收中外,开立新宗,振发时代,启迪后世;他的美术理论研究,著书立说,入辟精要,经略庞博,煌煌成典,为我国现代美术史论研究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他一生执教,不断探索中国画的教学思想体系与课程结构体系,为建立我国现代花鸟画的教学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味蕖先生艺术生命中所涵之丰厚,所历之奇美,可以用他的一句诗来比拟和概括:“身历华岳千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