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感悟天游园墨宝

标签:
文史论丛说古论今 |
分类: 随笔杂谈 |
http://s7/mw690/a47c2d92g7bd6bfe4f736&690
康有为不仅是变法维新领袖,作为清代碑学集大成者,对书坛影响也极为深远。有人称赞先生的书法是“民国第一”,他纠正说是“大清第一,全中国第一”。昔日,不管是达官贵人、名宿富贾还是平民百姓,人人以得先生一字为荣。
癸巳正月,笔者在青岛天游园有幸得见康有为先生墨宝真迹,在欣赏其笔法气韵的同时,更是感悟到先生襟怀之宽阔,境界之高远,学识之渊博,受到教益多多。
在客厅壁上,悬挂着两幅康有为先生的书作:
一幅为四尺整宣遗墨“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此语出自姜白石词《一萼红》,词意与康有为晚年的心境十分吻合。按:姜夔( 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他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艺术全才。
http://s3/mw690/a47c2d92gd6653fa7ab64&690
另一幅书法作品《重游青岛示佳重孙》为七言绝句:“海气苍苍岛屿回,山颠楼阁抗崔嵬。茂林峻岭百弛道,重入仙山画里来。”(见题图)。
康有为的书法,得益六朝《石门铭》、《经石峪》。早在1889年,先生在北京南海会馆的七树堂,完成了书法理论专著《广艺舟双楫》,提出了“略貌取神、以心为师、改变往法”的书法创新论。晚年专写《云峰刻石》,他所创新的书体,笔法大多出自云峰。南海先生的书法造诣,在书坛上得到高度的评价,尤其是他的书法理论,为清代碑学之集大成者。在康有为书法艺术陈列厅里,集中展出了一批先生的书法精品。
http://s10/bmiddle/a47c2d92gd66544040602&690
先生亲笔为他母亲劳太夫人书写的墓志铭,字字端庄,展示着南海先生在书法艺术造诣上的卓绝成就,堪为康体范本。
http://s10/mw690/a47c2d92gd66393695349&690
上图左一楹联“下泽聊缓辔,上德可润身”笔力雅健。“下泽车”是一种可在水田和沼泽中使用的车,即《周礼》“行泽车”。宋代陆游诗《览镜有感》云“下泽还负圣时”。“缓辔”意为放松马缰缓行。“润身”为身心受益。《礼记》的《大学篇》曰:“富润屋,德润身。”
左二楹联“开径望三益 藏书富万城”,上联出自南朝文学家江淹《陶征君潜田居》一诗,意为结交正直、诚实、博闻的朋友。按:江淹(444~505)字文通,6岁即能诗,早年在仕途上不甚得志,坎坷的经历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学大家。中年以后,官运亨通,却导致了他创作上的低潮,故有“江郎才尽”之说。又按:“三益”出处:《论语·季氏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大意为“有三种有益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下联化用格言“藏书为富,爱字不贫”,和比喻藏书丰富的成语“坐拥书城”,意在倡导爱书、藏书、读书,求知若渴。
左三楹联“红杏林中果、青囊肘后方”,上联右侧题有“子久先生”,下联左侧题有“康有为”三字,字后有钤有两枚白文篆印:“康有为印”和“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按:晋代名医葛洪著有《肘后方》;宋代黄庭坚有诗作曰:“蛮煤雨里红干树,逐水排痰肘后方,莫笑忍饥穷县令,烦君一斛寄槟榔”。由此得知,这副楹联书赠之“子久先生”应是一位医家。
http://s3/bmiddle/a47c2d92gd665490eeb3d&690
http://s9/mw690/a47c2d92g7bd6c3abdb58&690
在天游园的书房里,悬挂着匾额“解愠轩”。“解愠”意为消弥怒忿,心平气和。先生晚年的书法作品大多出自这间书斋。“康体”书法,一在精神、二在用笔。尤其是先生晚年遗墨,可谓融铸今古,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