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含烟秉神韵

秋柳含烟景区位于大明湖东南岸,与历下亭隔水相望,是2008年在秋柳园原址恢复重建的,以纪念清代初年杰出诗人王士祯。这是一组仿古园林建筑,包括秋柳园、秋柳诗社、天心水面亭、谭艺轩、信古斋、境亭、瑶榭等景点。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后谥“文简”。他祖籍山东诸城,出生于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他于顺治十三年中进士,在扬州推官任上颇有政绩,调入京城后先后在户部、礼部、吏部任职,官至刑部尚书。著述多达
500 余种,诗作4000余首,在诗坛首倡“神韵说”,门生众多,影响甚大,为清初继钱谦益之后的文坛领袖,为一代诗坛宗师。
顺治十四年(1657)秋,文坛上有段佳话:时年23岁的王士禛与济南诸多名士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亭畔垂柳依依,秋风萧瑟,他触景生情,遂赋《秋柳诗》四首。诗作意境幽远,诗意哀婉,句句写柳用典,不着一个“柳”字,却尽得风流。王渔洋后来倡导“神韵说”,追求恬淡清幽的意境与含蓄蕴藉的风格,其实,神韵之意味早在《秋柳诗》中已显端倪。不久后,《秋柳诗》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奉和者颇众。
此后,济南文士们组建了“秋柳诗社”,并在水面亭附近修建秋柳园作为诗社活动场所。这里白杨擎天,垂柳拂水,小桥卧清溪,荷风荡碧波,恰为吟咏唱和之佳处。


现在的秋柳园门口的王士祯雕像,为其初游济南时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形象。垂花大门上悬挂着“秋柳园”匾额和楹联,均为季羡林大师的墨宝。楹联内容系清代江左才子钱名世所拟:“尚书天北斗,司寇鲁东家。”上联“尚书”指王士禛,他官至刑部尚书;下联“司寇”指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五十六岁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行摄相事)。
秋柳园内
秋柳园内主楼为两层,一楼是清远堂,屋内正堂挂着王士祯的画像,两旁摆着与他有关的一些文物和试卷;二楼是秋柳诗社。驻足庭园,漫步石桥、长廊,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柳枝垂曳,桂花飘香,恍若置身仙乡。
清远堂和秋柳诗社

天心水面亭
柳烟桥初夏

柳烟桥夜色
笔者留影
【附】王渔洋秋柳诗(四首)
其一
秋来何处最消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祗今憔悴晓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其二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瑯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其三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其四
桃根桃叶镇相怜,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假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