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絮语泉城(四)

(2012-12-27 16:10:25)
标签:

都市风光

说古论今

谈天道地

分类: 随笔杂谈

我的童年与广智院

 

http://s14/mw690/a47c2d92gd2429648747d&690
        (本文图片均选自网络,鸣谢拍摄者)

    我家旧居在济南市南关东双龙街北首,东双龙街南头往东拐,就是广智院街,这条街原名东新街,因建在此街的广智院的声望而改街名。广智院的西跨院是一所幼稚园,我4岁时入广智院幼稚园日托。这所幼稚园附属于广智院,是基督教会办的。

    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当时在幼稚园学唱的儿歌“...Hey!Jingle bells,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依然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哦,还有那首童谣“趵突泉,三股水......”也是跟幼稚园小朋友学的。

    广智院及幼稚园都是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创办的。怀恩光 Whitewright John Sutherlaned(1858~1926),毕业于英国神学院,于1881年被英国基督教浸礼会派遣到中国传教。开始在山东青州担任教职时,他办了一所名为“博古堂”的小型博物馆。后来怀恩光转至济南传教,他历尽艰辛,在海内外募捐,自1904年开始在济南南关建造新的博物馆,1905年12月落成,命名为济南广智院,意在“广其智识”,由他亲自担任院长。  

 

http://s8/mw690/a47c2d92gd1d146d4d3a7&690


 广智院的建筑在全国博物馆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按照博物馆的功能设计的,回字形的展厅让游客走一圈就能把所有的展品欣赏一遍。这座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庙宇特色又有西方建筑特点,面积2万余平方米,其中陈列室约1800平方米。其正门在广智院街上,门楼坐南朝北,是中西结合的拱形门。门楼顶是独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山字形卷棚小瓦顶,大门则是半圆形拱门,拱券上雕有折枝花卉,拱券下面的半圆形门额上,有一扇形匾额,上有广智院三个大字。大门两边,各有一个3米多高的六棱体石柱。两侧的沿街平房外墙,砌着一列六角形漏窗,借鉴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形式。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将它作为博物馆建筑的代表收入到书中,可见广智院在中国建筑史上所处的经典地位。


http://s3/mw690/a47c2d92gd1d12af54252&690            1947年拍摄的广智院全景

大门两侧各有九间平房。广智院的正面为陈列室,左为阅览室,右为研究所,后为布道堂。陈列室陈列的标本和模型达万余件,采用展橱、镜框、挂图等方式展览。内容涉及“科学知识之介绍、普通常识之灌输、农林新法之宣传、卫生事业之促进、国有文化之提倡”。这在当时相对封闭的济南,犹如一缕科学的清风,吹入冥冥众生的头脑。在近代山东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济南广智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http://s16/mw690/a47c2d92gd1d15b44a03f&690            

广智院不仅蜚声省内,在全国也颇有影响。外地人来济南,不仅要游览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广智院也成为必选之地。一些大师的参观身影更丰富了广智院的人文内涵,黄炎培、胡适、老舍等都曾到此参观并著文描写广智院的盛况及观感。在广智院东边的山水沟,每隔5天开放一次集市,逢集的日子到广智院参观的人摩肩接踵。每年广智院的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之众。


http://s9/mw690/a47c2d92gd1d1619a20a8&6901947年拍摄的广智院展厅内景 
       

 我童年时数次到广智院参观过,广智院是我人生的启蒙导师之一,开启了我认知自然科学的思想之门。它的中央大厅里有一个非常高大的长颈鹿模型,另一展厅里的北极熊模型,都是栩栩如生;许多展柜里各式各样的袖珍泥塑人物模型,个个惟妙惟肖,这些形象至今依然鲜活地映现在我的记忆中。多年之后每当与同乡故友们谈起广智院来,总是一致赞叹不已。


http://s1/mw690/a47c2d92gd1d164e96030&6901947年展出的文明史 

我在广智院幼稚园有一位同伴梁世名,以后在齐大附小(山东医学院附小)和济南二中我们仍为同学,后来又一同被外地某单位招干参加了工作。我们的友谊一直保持着,前几年他因患癌症医治无效而不幸辞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