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和乐
http://s1/mw690/a47c2d92gd0747f9bd770&690
《轧和乐》这组雕塑安置在风筝广场西部,它人物形象颇具动感,造型逼真而且生动。一位少妇正端着一盆水走近锅台,是准备将出锅的和乐“过水”。锅台上方是轧和乐用的“和乐床子”,轧和乐是个力气活儿,那位少年为了节省力气竟然坐到和乐床子的杠杆上。少年巧使力气的形象朴实而天真,游人观赏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可以想象,他们的和乐定然是条子筋道耐嚼,卤汤香气扑鼻,配料荤素相佐,色、香、味俱佳,令人大饱口福,餐后齿颊留香!
http://s3/mw690/a47c2d92gd0747f9c0732&690
铜雕《轧和乐》细部
“鸡鸭和乐”是潍坊的传统名吃,“和乐”二字原为“饸饹”
,古称“河漏”。这种面食起源于山西、陕西,后来逐渐成为宫廷御膳。早些年在京为官的潍县人把这种美食带回家乡并作了改进,用小麦面粉代替荞麦面,配以鸡肉、鸭肉、“憨肉”等,用鸡鸭老汤作卤,还将“饸饹”二字使用谐音的“和乐”
。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名“鸡鸭和乐”,赋予了这种传统小吃以新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
http://s15/mw690/a47c2d92gd0747fab6d1e&690
“憨肉”是鸡鸭和乐佐卤中的主料,做起来颇具匠心:将半肥半瘦的猪肉与葱姜一起剁细,加上三成淀粉和适量的花椒水,搅至匀透细腻,做成一个个大而扁的团子上锅蒸熟,再用鸡鸭汤煮过,切成薄片待用。和乐卤子是用洗净的鸡鸭佐以葱姜、八角、桂皮,用文火炖到肉烂骨脱,羹汤醇厚。再用花生油炒肥肉片,掂匀,炒透,放入花椒、葱、姜炝锅爆炒,喷酱油,加入炖好的鸡鸭羹汤,调好咸淡,便是开好的卤子,煲在炉子上。
过去轧制和乐的“床子”是木制的,木制的类似活塞样的轧头,木制的筒体下面钉上钻有细密孔眼的铁皮,轧杆很长,利用杠杆原理将面挤压成均匀的细条。后来有了铁制的饸饹床子,小巧了许多。和乐的面过去讲究用七成小麦面粉,三成绿豆淀粉,加水揉匀搋透,不软不硬而且柔韧,从和乐床子上挤压下来,圆润光滑,落到沸锅里煮熟,再用凉水“过”。将“过”了的条子捞入大碗,加入鸡鸭肉丝、憨肉薄片、咸香椿末、糖蒜片、腌韭菜段儿、摊鸡蛋皮儿、鲜芫荽段儿,浇上卤子即可食用,就餐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酌加椒油、陈醋。
http://s6/mw690/a47c2d92gd0747fab8ee5&690
在潍坊人的心目中,鸡鸭和乐不单是一种小吃,它还寓意着一种和合之美,寄托着人们和谐团结、天长地久的期望。潍坊和乐早在清代便已问世,几百年来经平民百姓和民间食品艺人不断改进,发展至今,成为闻名齐鲁大地深受人们喜爱的面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