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百七十二篇我的奥运会梦连载(六)

(2021-08-14 07:27:22)

我的奥运梦(连载六)

决战东京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后我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从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获得冠军开始到十三届(2017年天津全运会被河北省体育局聘为专家)全运会结束,整整四十二年(全运会四年一届,其中第七届到第八届六年)经历了十届全运会和三届奥运会。培养出世界冠军八人次,两届奥运会银牌。连续获得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运会河北省代表团首金, 第十二届沈阳全运会的收官金牌。

退休之后本应享受天伦之乐。2018年受中国摔跤协会主席张霞之邀,担任中国摔跤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国家摔跤队领队。原来想,自己从事摔跤运动一生,晚年在协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发挥一下余热也算是老有所为。未曾想,2020年八月重新走向第一线,担任国家古典式摔跤队教练组组长承担东京奥运会备战任务。

 古典式摔跤在新中国的体育史上是有过贡献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获得两枚金牌,五枚银牌开创历史。接下来的199219962000年三届奥运会,安徽选手盛泽田连续夺得奖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山西选手常永祥冲击金牌未果,获得一枚银牌。此后在20122016两届奥运会成绩不尽人意。

作为一名古典式摔跤的教练员也曾有过思考。什么原因本应是乘势而上,却停止不前甚至急转直下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于当时取得成绩的客观总结;二是对于古典式摔跤项目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三是对于不断修改的竞赛规则不能把握核心;四是对于项目发展思路缺乏清晰的目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涉及各个领域,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到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竞技体育也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作为人类最原始、奥运会最古老的竞技体育“古典式摔跤”中国人却始终没能走出低谷。

1984年,中国的竞技体育重新走进奥运大家庭。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夺取奥运金牌成为摔跤人最原始的呐喊。然而,历经四十多年,中国的古典式摔跤始终没能如人所愿,2016年里约奥运会只获得一个第八名。

遗憾之余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和反思。是亚洲人素质不行吗?那么日本、韩国人为什么能够获得奥运会冠军;是中国人力量不行,举重项目怎么能多次夺冠;是速度不行,刘翔跨越110米栏成为飞人,是灵巧不行,中国的体操、跳水称雄世界体坛;是智慧不够,国际象棋谢军称后,乒乓球、羽毛球长盛不衰。总之,中国的古典式摔跤成绩上不去,应该没有可以解释的理由。

怀着诸多的疑问和不甘心,重新走上教练岗位。20208月开始接手国家古典式摔跤队到东京奥运会决赛整整一年。新疆哈萨克族运动员瓦里汗、赛里克最终夺得60公斤级铜牌,一年的努力终于有点收获。

但是,纵观奥运会古典式摔跤的水平和现状,越发感到我们的差距之大、问题之多。特别是我国古典式摔跤的教练员、运动员包括管理人员对于古典式摔跤理念、规律、特点缺乏客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古典式摔跤的训练到底应该把握哪些内容? 基本技术从哪些方面抓起,基本功到底应该练什么?古典式摔跤的手法到底应该如何体现,身体训练应该突出什么?体能和技能如何有机结合。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全运会规划如何构思,和自由式摔跤相比我们更应该注重哪些细节。古典式摔跤的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方向和尺度,对于提高国内比赛实战和对抗能力,以及战术意识起到哪些积极促进作用。这些方面我们还都有不少的未知数,更不要说具备清晰的思路和决策。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警句我们耳熟能详,实际上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2020年8月开始担任主教练到东京决赛整整365天。每周训练总结,仅仅从202012月冬训开始到东京奥运会出发就写了25篇,文字数量达到56000多字。

这些总结有针对性的总结了执教以来我对古典式摔跤训练方面新的认识,对于项目特点的理解,对于训练规律的把握。对于“强化体能、恶补短板要求的执行。

在技术训练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比如: “站立抢手时注意对手身体部位立体化”,抢夺插捧要注意“抢里不抢外,抢上不抢下”等要领,技术运用要做到“声东击西、真假结合”等意识。

在跪撑训练上提出“条件不等”论(站立摔是条件对等)。如何利用跪撑进攻的有利时机增强连续进攻意识,扩大战果。跪撑防守时做到“形式上被动,意识上主动”从心态上积极主动应对,而不是被动等待。在选拔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工作中,强调“我们不仅要看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得到多少分,重要的是看你输不输分”以此强化运动员的防守意识。

东京奥运会古典式决赛,瓦里汗一共比赛四场,三胜一负,四场比赛一分没输。被裁判判罚6次消极,跪撑防守未失一分。 正是这种强大的防守能力,在关键时刻顶得住,为获得奖牌奠定基础。正是“形式上被动,意识上主动”的防守理念,提高积极移动的防守能力。无论是面对德国、乌克兰还是一号种子2019年世界冠军日本选手,这些人对瓦里汗都是束手无策。

一年多的进步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提高,重要的是理论认识上的转变和训练理念的创新。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文中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 理论应该由理论家去研究,重要的是教练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更为重要。

我们提倡深入研究项目的发展规律和技术特点。对于国际摔跤联合会提出“快速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的十二字方针进行自己的解读。对摔跤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以战胜对手为最终目的的训练和比赛指导思想,为摔跤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探索自己的道路做出积极的尝试。

在训练中我们重视和强调体能与技术的关系,对于摔跤运动员的基础体能和专项能力训练做到有机结合。在对抗训练中,围绕古典式摔跤的特点,提出“以插捧、抢夺为开始的手法训练,提倡主动进攻和被动反攻相结合,“抢手进攻和借手发力”相结合,为古典式摔跤攻防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在“跪撑”训练方面,提出“条件不等的理论,鼓励上面进攻的运动员把握机会积极进攻,扩大战果,利用“条件不等优势争取更多的得分。在跪撑防守上,提出“形式上被动,意识上主动”提高运动员积极防守意识。在技术和战术的关系上明确,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只有掌握数量更多和规范的技术,才能在比赛中把握灵活多变的战术。

我们总结出“古典式摔跤战术训练十三题”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摔跤运动员比赛中的战术意识,并将战术训练贯穿于技术训练的始终。

在备战东京奥运会工作中我们强调:即重视比赛胜利的结果,更重视备战训练的过程。没有扎实有效的过程,不可能有夺取冠军的结果,要客观认识偶然和必然的关系,只有科学合理,细致有效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把不可预测的偶然变成掌控之中的必然。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提出:“上好每一堂课,解决好每一个存在的问题”,“每天都要有提高,每天都有有进步,要重视每堂课的训练效果,只有上好每一堂课,日积月累才能由量变达到质变”。要把握古典式摔跤训练的核心“对抗强度和效果”,“没有强度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效果的训练是浪费时间。要研究古典式摔跤站立技术的关键,手法的控制和变化,技术动作使用机会和时间”。要改变“站立不要分,跪撑看结果”的错误理念。积极把控站立优势,对手消极的判罚不能靠裁判“恩赐”要形成一种必然。要全面掌握和熟练站立技术的要领,根据个人的特点形成绝招,这种绝招是“理念、技术、战术、心理和应变的统一体现。

要敢于创新,但不能违背规律;要善于创新,关键是发现问题和激发灵感。这些意识的基础是对工作的热爱、钻研、投入和执着,功夫不负有心人。

东京奥运会周期工作结束了。古典式摔跤以一枚铜牌的答卷,为本期集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留下太多太多的遗憾和太多太多的思考。古典式(原来叫古希腊罗马式)摔跤流传世界几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内涵。如何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摔跤人一代代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古典式摔跤任重道远,加油!

作为燕赵大地这块热土培养的体育工作者,为能赶上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征程感到高兴,能在建党百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见证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豪。

最后写上几句顺口,算是文章的结尾吧。

 

年近七十古来稀,重披战袍着征衣。

东渡扶桑挂帅印,老骥伏枥志不移。

跤坛耕耘四十年,祖国荣誉挂心田。

夺得奖牌归来兮,化作青史留人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奋斗青春在,最美夕阳红。


            202186日写于东京奥运村中国代表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