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篇我的奥运会梦连载(三)
(2021-08-11 11:25:57)我的奥运梦(连载三)
初战告捷
河北省摔拳跆中心三个项目的基本情况是:跆拳道刚刚成立,拳击还不具备冠军实力,只有摔跤可以试一试。备战的过程是艰苦复杂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出台的激励政策极大的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
一是获得冠军的教练可以解决家属工作问题,(当时很多教练的家属不是没有工作就是不在天津)二是根据运动员成绩实行工资浮动。每年两次比赛,上半年锦标赛、下半年冠军赛,比赛结束后成绩好长工资,成绩不好降工资,半年一浮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那几年教练月工资最多的可以拿到七八千,最少的才不到三千。
转眼就到了第九届全运会,摔跤预赛在海南岛海口举行。酷热的天气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极度的燥热。省体育为了了解情况,派了一名观察员随队观赛。预赛各级别录取前十六名,凡是获得前十六名的运动员有资格参加全运会的决赛,而且不设种子选手,就是说只要进入前十六名就算完成任务。
为了不暴露实力,我的策略是运动员打进前十六名获得决赛资格后都不要在比了,全部输给对方。所以九运会摔跤预赛结束后,省体育得到的信息是“摔跤队全军覆没,一个前八名也没有”。
这个消息确实引起省体育局领导的重视,马上决定给我们中心增派一名副主任(当时中心班子还是我一个人)。后来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开玩笑的说:“八路军糊弄日本鬼子的战术,国军上当了”。
由于预赛的策略,在决赛中我队大部分运动员的抽签分组还是不错的。特别是预赛排名第十五、第十六名的97公斤级两名队员,决赛同时被“抽签”分到下半区。决赛不被看好的河北队两名运动员卢伟、汪建民开赛顺利,直到半决赛两人相遇,很多人才如梦方醒但是为时已晚。
本队两名队员在半决赛相遇,谁获得胜利将参加冠亚军决赛,失败的一方将争夺铜牌。 最后卢伟输给汪建民率先开始的铜牌之战。卢伟先声夺人战胜对方获得铜牌,这一结果把汪建民逼上绝路,汪建民冠亚军决赛只能胜不能败。好在老天保佑汪建民获得胜利夺取冠军。这枚金牌也是河北省代表团九运会开赛以来的首金,极大的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当时省体育局王国强局长正在团部设宴招待河北省政府老干部参观团。开赛已经两天没有见到金牌,大家心情都比较沉重。当接到我的电话告知古典跤获得冠军的消息。王局长放下酒杯兴奋的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古典式摔跤队刚刚在决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汪建民获得冠军的消息迅速传开,有人赞许,有人猜测。有的说,汪建民是一个已经分配的队员,这次拿冠军纯属瞎蒙。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偶然与必然》大意是:九运会河北省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汪建民获得冠军,有些人认为是偶然。我的观点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汪建民从进入专业队训练到夺得冠军已经十年,长期的训练和比赛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近几年比赛中虽然不曾获得冠军,但是多次进入前三名。说明他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争夺冠军的水平。预赛中汪建民隐瞒实力,只排名第十五位,没有引起对手的重视,在决赛中出其不意,超水平发挥获得冠军。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全运会预赛前,汪建民的父亲找到我要求汪建民退役。说已经帮助汪建民找好工作,单位要求马上去报到,如果不去指标就作废了。
面对运动员实际情况和后顾之忧,我陷入两难境地。同意退役,马上开始的全运会情况不允许,不同意退役,工作毁于一旦,何去何从考验我的决策能力。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同意办理退役手续。但是,到单位报道后必须马上回队训练参加全运会比赛,为保证承诺的落实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全运会获得前六名保证金如数退还,没有取得名次保证金不退。这样圆满的解决汪建民的比赛和工作问题。使他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的参加比赛。
九运会后有人向王国强局长反映汪建民是一名退役运动员的时候。王局长说:这样的情况越多越好!言外之意,既能拿冠军,还不用安排工作省去多少麻烦。
摔拳跆中心初战告捷,获得河北省代表团第九届全运会首枚金牌,总结起来关键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的支持,在中心备战工作的关键问题上,领导都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
二是在备战工作中我们提出,“即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工作理念,在训练和参赛中能够按照运动项目的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三是周密细致的预案起到关键作用,赛前我们将全运会比赛中可能遇到和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未雨绸缪,做到遇事不慌,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