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篇国家古典式摔跤队冬训第十四周总结
(2021-03-14 10:50:19)冬训第十四周训练总结
王彦会
冬训第十四周结束了,本周的主要任务还是强化绝招技术,提高实战能力。这周北京队到奥体中心和国家队共同训练,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总体上效果不错。因为我们较长时间的封闭训练,主要对手的单一性,导致技术动作和风格有些单调。北京队的到来增加对手,出现不同的技术风格和特点,对于提高实战中的应变能力起到积极的效果。
另外,在训练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各别队员在和新手训练中不认真或者漫不经心,轻易失分,输了分以后出现急躁情绪,盲目进攻,破绽百出,重要的是容易出伤,这种毛病不好,希望今后能够注意。无论对手水平高低都要认真,一是对对手的尊重,二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不同的对手身上都能学到不同的东西。还有,部分队员对于新的对手不适应,或者叫适应慢,在实战中不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导致比赛开局的不顺畅,甚至失利。这种现象在摔跤项目中经常出现,习惯的叫法是“不拿生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总体上讲是由于自己的应变能力不足,主要的是技术单一,导致战术匮乏,缺乏变化。还有的队员和自己不习惯的对手在实战中束手无策,急于求成,漏洞百出,被对方轻而易举的得分,造成心理上的急躁,最后输掉比赛。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不成熟和不全面,都是大家必须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的。有些队员和高水平的队员比赛反而不怕,对于有些技术一般,有把力气的队员不好对付。因为对方不跟着你的套路走,你的真假结合、声东击西对他不起作用,自己干脆没有办法,比赛显得非常被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今后的训练中加以解决。
今天我们谈一谈技术使用的关键和时机。
一、技术动作使用中的关键。摔跤技术有三个词,一是“环节”二是“时机”三是“关键”。当然还有“名称”,“方法”等等。今天我们只谈“时机和关键”。周二技术训练课中我们观看了古典式摔跤技术动作“过肩摔”。同样一个技术动作,呈现出不同的使用方法,有抱臂的,有夹臂的,有翻腰的,有入肩的,有跪地的,有站立的,还有半跪的。有的一气呵成,有的停顿发力,有的直接倒地,有的变向得分。但是,无论动作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必须抱紧对方的胳膊,抱住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必须抱住、抱紧是关键。在抱紧、抱住的基础上根据对方的状态采用不同的形式发力,这些细节用语言表达有些难度,需要运动员自己去感悟。再有三周我们就要参加比赛了,面对技术不一,特点各异的对手,我们要重点解决比赛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就好比乒乓球比赛对手的不同打法。比如,有近台快攻、拉弧旋,削球反攻,左手直拍,横拍等等,我们都能一一应对。总的来讲,古典式摔跤“过肩摔”的技术关键就是抱紧对方的胳膊。
古典式摔跤主要的是两种站架。一是左对右,二是左对左(右对右)面对这种情况时如何处理。这些情况不是固定的,不是所有人都一样。每一个人和其他人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固定的,有的人是左右都行。但是,这些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点,需要我们在实战中把握。一般来说左对右看谁动作快,左对左和右对右除了动作快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手法好。手法好的意思就是能够控制和变化。我们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对所有队员的特点都能有应对之策,都能控制对方和使用动作得分。这些能力需要大家在今后的训练中去实践和提高。必须要主动地去做,大胆去实践。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排斥。
二、技术动作使用的时机。
技术动作成功的另一个要素就是使用时机。恰到好处的把握时机使用最省力,最容易成功,否则适得其反。时机是在强对抗中创造的,有的则是对方出现漏洞,有的是对方进攻时的破绽,有的是声东击西的结果,有的则是请君入瓮。不同的技术在使用中有不同的使用时机。比如,“锁抱过胸类”主要是捧抱锁握,生拿硬要。“单臂过肩类类”则是换手借劲,“插捧闪拽类”则是借助对方前顶的力量,巧妙发力。使用时机是瞬间的变化,是对于跤感的领悟,是经过千万次的熟练形成的动力定性,不是刻意的和想象的,要想获得这种能力必须在平时的训练和实战中多多实践。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也可运用到比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