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一、 训练计划的类型及内容
1、训练计划的类型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的预先的理论设计。制定训练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所制定的训练指标,实现所进行的预测。
大家知道,训练计划通常按照周期的大小、所包含的训练时间的长短,分为多年的、全年的、阶段的、周的和课的训练计划。从多年训练计划到课的训练计划,时间的跨度越来越小,由于训练计划的类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从远景的到现实的、从框架的到具体的、从稳定的到多边的。多年的、全年的训练计划应用于系统训练。阶段训练计划适用于中、短期集训。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适用于训练的具体实施。按照周期的理论,多年周期由2-12年或更长组成。全年训练周期由1-3个时期的大周期组成。阶段训练周期包括1-4个月的训练。月训练周期包括4-5周的训练。周训练时间为七天。日训练周期为1-3次训练课。课周期为0.5-4小时。
另外,还有人把周期划分为大周期、中周期和小周期等等。这种划分有着自己的科学依据和一定的适应性。但是,不宜与多年训练和课的训练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把多年训练叫做多年训练周期,把全年训练叫做大周期,这样就比较含混,显得整个结构不够完整一致,这是它的缺点。它的优点是比较灵活,小周期包括3-10天,而不局限于一周,在实践中有时候也使用这种小周期。
2、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训练计划的类型很多,但是不论什么类型的训练计划,都包括一些共同的基本内容。首相是分析运动员的现实状态,也就是分析将要训练一个什么样的运动员,他的水平如何,练了多少年,身高、体重、性格特点,家庭社会条件等各方面,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训练任务及目标,也就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两个环节。然后划分阶段,确定各阶段的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任务就是把训练任务和指标具体落实到训练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去。在这一基础上要注意规划整个过程中负荷的动态变化,进而为实现这些分段目标和总目标而选用适宜的训练手段和确定训练负荷的量度。
下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是制定恢复措施。可以说这是近些年以来制定训练计划的一个新的特点。不是练完了才考虑恢复,而是在制定负荷计划的同时就要考虑到恢复,使负荷和恢复成为不可分离的整体落实到训练中去。
最后一点是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各项基本内容的同时都规划出检查评定的方法与时间。可以说这也是近年来制定训练计划的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有了检查评定,我们就可以及时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对运动员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 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1、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一个总体规划。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计划,它表现出远景的、规划的、框架的特点。
多年训练计划的重要意义是由多年训练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我们在这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多年训练的必要性。
(1) 竞技能力的各种因素决定训练的长期性。
从生物适应的角度看,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在训练负荷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改善和改造过程。这种变化相应来说是比较缓慢的,必须多年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予以实现。比如说,只有经过多年系统的不间断训练,才能逐渐增大心室容积,增厚心壁,促进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使肌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竞技运动越来越激烈,需要运动员具有很高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获得也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才能获得。
对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复杂多变的战术来说,多年训练过程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对集体项目来说要形成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友好相处的集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过程。总之,每种能力、每种因素的培养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 运动训练过程的曲折性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很少有运动员是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总会有来自训练的、社会的等方面的干扰和挫折。没有曲折的经历很难造就出优秀的运动员。一个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经历来自各方面的锻炼和考验,经过每种曲折的历程,最终才能达到竞技水平的高峰。
2、两种不同的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自两年起至十六年甚至更长。按训练时间的跨度与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相互关系又可分为全过程的与区间性的两种不同的多年训练计划。
(1)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是指对运动员从开始基础训练、达到高度运动水平直至停止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过程的训练设计。
根据我国运动实践的经验和各方面的研究,我们大约列出全过程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
a、基础训练阶段:3-5年。培养竞技能力的基础。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技能,2、一般心理品质,3、多项基本技术,4、基本运动素质。
B、提高专项竞技能力阶段:4-6年。1、专项运动素质(体能类项目)或专项技术战术(技能类项目)2、专项技术、战术(体能类项目)或专项运动素质(技能类项目)3、专项心理品质,4、训练理论知识。
C、竞技保持阶段:6-16年。1、训练比赛的心理稳定性,2、专项技术、战术(技能类)或专项运动素质(体能类)3、专项运动素质(技能类)或专项技战术(体能类)4、训练理论知识。
划分训练过程的阶段中,关键问题是各阶段重点训练内容的安排。在全过程训练的各个阶段中运动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训练的地位和要求,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它必须符合各训练过程的发展规律,各个阶段训练安排都必须与之协调一致。
(2)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是对某一特定时间(两年以上)内训练过程的设计。比如,奥运会、全运会、四年大学期间的训练等等。
我国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期间通常是指18岁之前的训练过程,对于大多数运动项目来说,一般是从小学,即11岁-12岁至17岁-18岁。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础训练阶段”及“初期专项训练阶段”。而对于少年运动项目来说,通常从一入学,即6-7岁便开始系统参加训练。由此至17-18岁则已近似于全过程的多年训练了。
在少年儿童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中,各种训练内容的合理配置是至关重要的。概括的说:
1、在发展协调/技能与素质/体能这两大类竞技能力的训练中应该把发展协调/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
2、在发展协调能力的训练内容的配置中,应按照节奏感、灵活性-反映-空间定向能力、平衡能力和准确性这样的顺序安排。
3、在发展各种素质训练内容的配置上,应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反应速度-最大速度、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力量耐力的顺序予以安排。
接第一百三十一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