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玄学兴衰(1)

(2023-06-06 20:34:51)

   (1)

影响东晋历史的大事之六

纵观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崇尚老庄的玄学思潮,到了东晋发展为高潮。各世家望族的顶尖人物,统治阶层的顶层高官,几乎都是玄学家,清谈玄学成为时尚风气和高雅标杆,而汉代的官方权威理论儒家经学不吃香了。

形成这样的思潮和风气,许多史家都归结于魏晋时期政局变化剧烈,知识分子站队困难,弄不好惹祸上身,为避祸起见,便避实就虚,寄思辨于幽深,托精神于自然。

然则这些说法只搔到表皮痒处,不及根髓。试问,汉代经学如果仍受朝廷重视,仍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会突然不受知识界追逐了吗?

汉代经学的理论基础是孔夫子的春秋微言大义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赋,所以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引申开去,以下犯上就是大逆不道。这种思想理论,最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一般情况下封建朝廷不可能轻易摒弃它。

但魏、晋则是特例。魏、晋取代前朝,恰恰是侵犯了前朝皇权,违背了汉代经学的要义。如果说汉代经学是对的,那么魏、晋的开国皇帝就是大逆不道;反过来,如果魏、晋的开国皇帝是伟大的,那么汉代经学就是谬误的。华夏向来刀把子下出政权,魏、晋两代,哪个知识分子还敢坚持汉代经学,就好比啪啪啪的打魏、晋先帝爷脸,拿自己脑袋去撞皇上刀刃。这,才是魏晋知识分子转而崇尚老庄,探讨自然,栖身山水,嗜好醉酒的根本原因。

有也许会说,汉代经学出了点瑕疵,改过来就可以了。何必另起炉灶烧冷香呢?当时,想补“瑕疵”者也不少,但补着补着,就向谶纬化神学化发展,天人、阴阳、符应等观念大盛,流于荒诞,但孔夫子是反对大力神怪的,知识分子当然对谶纬化神学化的假经学嗤之以鼻。

孔夫子、董仲舒的学术,“以人为本”,以研究人类社会的人性、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为侧重,从哲学层面上来讲,研究的对象显得狭隘了,所以回答不了许多自然界的普遍性问题,也就难以全面准确地认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问题,所以一旦出现如同魏代汉、晋代魏之类现象就解释不通,陷入绝境了。

魏晋玄学界的先驱们看到了这个根本性问题,想到了必须把思辨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而中国知识分子有拉先贤做大旗的习惯,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想把老、庄和孔学糅合起来。

但这是一项极大极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精通、梳理这两种浩瀚如海的学说,找出他们的合理点,形成一个既经得起自然界验证,又能解说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新思想体系。这就不是一二个集大成者甚至一二代人就能完成的系统工程了。

而当时探讨研究这项系统工程的最佳形式,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辩论是非曲折。由于他们讨论的问题过于宏大玄虚,甚至不着边际,旁人看来近乎空谈闲聊,冠以美名清谈,又称玄学派。不要小看这些清谈者,真理是在各种思想交汇碰撞中显山露水的,是在不断纠错中被逐渐公认的。所以,这些玄学家清谈家,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仰望星空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玄学兴衰(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