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2)
(2023-05-28 14:12:47)
淝
影响东晋历史的大事之五
纵观
最后再来比较军事实力和人心向背。
前秦人口是东晋的二倍,可动员的兵力比东晋多得多;北方人身高马大,冷兵器作战有较大优势。但是从人心向背来看,前秦并不占优。当时天下久乱,百姓刚过上几年太平日子,最怕重启战乱,先发动战争的一方肯定被百姓认为“不义”。更何况苻坚在统一北方过程中十分“仁慈”,不但不杀王国君臣,还允许他们担任高官甚至统率本族军队。如前秦军队中的鲜卑族慕容垂、羌族姚苌都握有强大的本族军队,他们并不和前秦军一心一个,而是心怀鬼胎伺机复国。
反观东晋,是受侵害的一方,师出名正容易军民同仇敌忾。为防御前秦南侵,谢安等也早作筹谋,在东线京口组建训练了一支精兵北府军。这支军队由北方逃难的流民组成,在身体素质上和前秦军旗鼓相当,人数虽少,但他们和北方异族有侵夺家乡的深仇大恨,所以作战勇猛,敢拼想赢。而东晋在荆州武昌西线的桓氏集团兵力也很强盛,此刻与北府军关系融洽,凭借长江天险,足以拒敌于长江以北。
淝水之战前,双方有过一次热身战。在中线,前秦依靠优势兵力攻克襄阳,俘获东晋守将朱序;在东线,东晋北府军以少胜多四战四捷,打出了军威,令前秦军胆寒。
由此可见,从军力和人心向背来看,前秦兵多而士气不高,且有内患,所以也不占绝对优势。
苻坚为南征东晋动员了举国之力。他下令全国十丁抽一为兵,新征士兵约九十万,但这些新兵未经足够训练,战力低下。又命良家子弟年在二十以下者,如有勇力,可入选为羽林郎,共得三万余骑。并且预先下令道:“平晋以后,可令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可谓意气风发,觑征服东晋如拾草芥了。
从曹操南征孙权、刘备起,但凡北兵侵犯江南,必三路齐举。一路从徐州攻打合肥扬州镇江,然后渡江南下;一路从荆州襄阳武昌渡江南下,一路从重庆沿江而下,或助攻荆襄,或从大西南迂回包抄江南。司马炎灭吴如此,以后的金侵南宋,元灭南宋,清灭南明,也都大同小异效法魏武。苻坚也不例外,他命令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命令姚苌统帅本部羌军和四川兵马共二十万,从中路攻击荆襄,牵制桓氏集团兵力。再命符融、张蚝、慕容垂等率步骑二十五万为东线前锋,先行攻打寿阳。自己亲率六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作东线主力,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一时北国各条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东晋接到前秦南侵消息,决定由谢安坐镇中枢运筹指挥,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尹等,督众八万,出御东线秦军主力。又命令龙骧将军胡彬带领水军五千,驰援寿阳。又命令桓冲沿江戒严布防,阻断中、西二路秦军沿江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