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东晋安宁的定海神针郗鉴(1)
(2023-04-16 05:49:59)纵观
郗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郗鉴祖先中最阔气的,是高祖父东汉末年的御史大夫郗虑,已和他相隔四代。郗鉴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没有当显官的,所以家境已经贫穷。好在书香家风依然延续,他自幼还能得到良好家教,并博览经籍,即使在田里干活时仍不断吟咏文章,在乡间得以儒雅著名。年轻时曾被推荐为赵王司马伦的掾属,但他察觉到赵王有夺权篡位野心心,他就称病辞职了。
公元301年,司马伦果然篡位称帝,郗鉴那些同事都擢升要职,但郗鉴不与他们来往,闭门自守洁身自好。司马伦被推翻后,晋惠帝复位,郗鉴理所当然受到重用,先后担任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后来东海王司马越、征东大将军苟晞争相聘用郗鉴为亲信部属,但郗鉴认为苟晞和司马越明争暗斗不足为凭,所以都不应聘。
刘渊的汉赵军队攻陷洛阳,俘掳晋怀帝,北方陷入空前混乱,郗鉴曾被乞活族首领陈午部众俘获。同乡人张萛先前想和郗鉴交往,郗鉴没有理睬他。这时,张萛到陈午军营中来探望郗鉴,并想召用郗鉴为亲信。郗鉴对张萛说:"我们虽为同乡,但情义不曾相通,你这样做有趁人之危的嫌疑呢!"张萛非常知趣地退走了。因为郗鉴素有名望,陈午想推郗鉴为首领,但郗鉴及时逃走了。
陈午兵败后,郗鉴回到故乡。当时正值大饥荒,州中人士平素感于郗鉴为人,都来接济他。郗鉴将所得到的馈赠,分送给亲族和乡里孤贫老弱,靠他接济而得以幸存的人很多,乡亲们相互商议说:"如今天子流亡在外,中原无主,我们应该依靠仁德如郗鉴之人,才能够渡过难关,免得死于乱中。"于是就推举郗鉴为主,一千多户一起跟随郗鉴,到峄山山区避难。
晋元帝司马睿镇守江左,听说郗鉴贤德,就任命他为兖州刺史,出镇邹山。当时兖州竟有三个刺史,郗鉴、李述和刘演,他们三人由不同上司承制任命,各据一郡为政,互相对立。同时兖州还正受徐龛和石勒两股军事力量侵扰。战事和饥荒不息,百姓要捕野鼠燕雀等充饥,但三个刺史的地盘中,唯有郗鉴的邹山反而人数越聚越多。司马睿因而加授其为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
公元322年,郗鉴应征到建康改任尚书,郗鉴因病没有接任。元帝驾崩后,太子司马绍继位,即明帝。明帝即位后为制约重兵在握的王敦,任命郗鉴为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镇合肥。王敦对此当然忌惮,就表荐郗鉴为尚书令,征召他回朝。
郗鉴回建康时,经过王敦驻屯的姑孰 ,并与王敦相见,两人议论起乐广与满奋的为人。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陷害愍怀太子,命令卫士押徙太子流放到许昌去,不许官僚送行。但太子旧属江统、潘滔,王敦、杜蕤、鲁瑶等冒禁至伊水旁涕泣拜辞,被当时的司隶校尉满奋逮捕,关在河南洛阳狱中。当时的河南尹乐广不待赦书,就将他们悉数放归。王敦认为乐广的行为有背于名教纲常,而满奋是奉旨行事,满奋当然比乐广强。
郗鉴回击说,乐广为人性情平淡,见识深远,处于倾危之朝,在愍怀太子被废时,可以说柔中有刚,不失正体。满奋是失节之人,怎能和乐广相提并论。大丈夫洁身北面侍君,谨守三纲之义,怎么可以偷生而变节,这样有何面目居于天地之间!
他说满奋失节,是指在司马伦篡位时,按禅位礼节应当由吏部尚书捧皇帝玉玺给司马伦,但老尚书不愿干这种“失节”的活,结果由满奋这个副手行此捧献玉玺礼,这是无可辩驳的“失节”行为。
王敦握重兵遥控朝政,最忌讳别人说他有篡位野心,郗鉴这番话,表白了自己不会作类似的“失节”事,隐隐刺中王敦的心病,自然大为不满,就将郗鉴扣留下来,既不让他离开也不再会见他,想借此逼郗鉴向自己输忠。王敦党徒经常威胁劝说郗鉴,郗鉴依然神态自若,不肯软化。王敦的亲信钱凤认为,像郗鉴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为己所用,不如杀之。王敦对钱凤说:"郗道徽是儒雅之士,有名望地位,随便加害于他,会大失人心的。"终于将他释放。郗鉴回朝后,就与明帝商议平灭王敦之事。
公元324年,王敦已经病重,还派王含、钱凤等人领兵进逼建康。明帝以郗鉴为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当时有人认为应由明帝亲自领兵进攻,但郗鉴认为敌军兵多不能力敌,但敌方并无方略,只求一战取胜。因故认为宜拖长战事,让其他勤王部队集结后再对疲惫的敌军进攻,定可取胜。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郗鉴以尚书令身份指挥各营,派兵奇袭大败王含军队,随着四方勤王军赶到,最终讨平了王敦之乱。
郗鉴因功获封高平侯,赐绢四千八百匹。明帝因郗鉴有才识名望,朝廷大小事情都询问他,并诏令郗鉴为朝廷起草表疏诏告,任其简易从事。公元325年,[z1]
明帝驾崩,郗鉴与王导、卞壶、温峤、庾亮、陆晔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五岁的成帝司马衍。郗鉴晋位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后来又兼领徐州刺史。
公元327年,庾亮不听王导、温峤、郗鉴等劝阻,逼反历阳流民帅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郗鉴打算亲自领兵救援京城,但庾亮却不同意,至使建康沦陷,小皇帝被苏峻挟持,庾亮仓惶出逃,到寻阳投靠温峤,并宣庾太后口诏,升郗鉴为司空。
郗鉴接受了诏命后,感激涕零。广陵接近后赵边境,城孤粮缺,军民害怕北方强虏和苏峻夹击而士气低落。郗鉴设立坛场,宰杀白马,召集三军一起对天盟誓,誓言说:"贼臣祖约、苏峻不恭顺天命,凶暴逆行,破坏国家纲纪,无视五常之伦理,威逼胁迫幼小君王,残害忠良之臣,祸及黎民百姓,使天地神祗祖宗灵位无所归依。我们奉旨讨伐,以除灭元凶。过去戎狄危及周室,齐桓公与诸侯会盟以扶王室,董卓欺凌汉宫,各路豪杰聚义致讨,护卫君亲之义,古今一样。现今主上陷于危难,百姓处于倒悬,忠臣志士无不心存报国之念。凡入我同盟者,一经盟誓之后,齐心合力,以救社稷。若二寇不消灭,决不退缩偷安。有谁违背誓言,天神不容!"郗鉴登坛后慷慨陈辞,使军民士气大振。
郗鉴又派使者通知温峤,并预计苏峻会挟持成帝到会稽,在各交通要达到立营据守,以防苏峻劫持晋成帝到历阳。同时在自己防区实行坚壁清野,重点据守京口伺机反击苏峻。
在京口任勤王军盟主后,希望郗鉴主力驻屯京口牵制威胁叛军,和陶温庾联军形成对叛军的东西夹击。郗鉴就在京口修筑大业、曲阿和庱亭三个营垒和叛军对峙,引来苏峻主力的围攻,为西路陶侃联军进攻石头城创造了战机。不久,苏峻堕马被杀,大业垒得以解围。苏峻的弟弟苏逸率残部逃往吴兴,被郗鉴派军队剿灭。
苏峻之乱平定后,郗鉴以功升任司空,加侍中,一度入京任职,他的八郡都督等职,由其长子郗昙接替。没多久,后赵石勒部将刘征侵扰东南诸郡,郗鉴再次驻屯京口,都督扬州的晋陵郡、吴郡军事,率兵将刘征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