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不寿晋祚苦短(2)
(2023-04-11 07:26:31)温峤不寿晋祚苦短(2)
纵观
晋元帝忧愤病逝后,太子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温峤理所当然得到重用,先任命为侍中,后又改任中书令。他执掌诏命文翰,参预机密决策,深得明帝倚重。
当时,王敦已还镇江州,遥控朝政,对温峤很为忌惮,就请求调温峤为自己幕府的左司马。温峤到任后假意勤勉恭敬,为王敦出谋划策,又刻意结交其心腹钱凤,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
太宁二年(324年),丹阳尹出缺。丹阳尹负有守备京师的责权,温峤劝王敦越过朝廷任命亲信为丹阳尹,并举荐钱凤。钱凤则推荐温峤。王敦就任命温峤为丹阳尹。温峤得以返回建康,将王敦的谋划与虚实尽数禀告给晋明帝,请朝廷作好应变准备。
不久,王敦侦知温峤背叛,大为恼怒,于是以诛杀温峤等奸臣为由再次起兵“清君侧”,并扬言要亲自拔掉温峤的舌头。但王敦当时已经病重,不能亲自领军,只能派族兄王含为元帅出征。晋明帝则封温峤为中垒将军、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以抵抗王含。
王敦军队到达秦淮河南岸后,温峤认为己方兵力不足,援军未到,就命令烧毁朱雀桥以阻敌军。两军隔河对峙,温峤亲自率军渡河奇袭,大败王含(王敦族兄),又命刘遐击败钱凤。不久,王敦闻报病重死亡,余部作鸟兽散了。
王敦之乱平定后,晋明帝下诏严惩王敦下属,予以禁锢。温峤则认为,对陆玩、刘胤、郭璞等胁从者应予宽宥,司马绍采纳了温峤的意见。温峤因功受封建宁县公,赏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公元325年,晋明帝英年早逝。五岁的太子司马衍即位,史称晋成帝。暂由太后庾文君临朝摄政。温峤与司马羕、王导、卞壸、郗鉴、庾亮、陆晔一同受遗诏辅政。庾亮是太后大哥,深得太后信任,逐渐从七辅政中拔颖而出掌控朝政。
当时,荆州刺史陶侃未列入辅臣名单,认为是庾亮捣鬼,发了几句对庾亮不满的牢骚,他手握雄兵,据于战略要地,使庾亮对其非常忌惮,于是请老友温峤坐镇江州防范陶侃。温峤在江州期间,拔擢人才,广施仁政,深得民心。
公元327年,庾亮不顾朝中大臣和温峤的多次劝阻,征召历阳流民帅苏峻入朝为大司农,意欲削夺苏峻兵权,苏峻起兵造反。温峤请求率军入卫建康,庾亮回信说苏峻不值担忧,要他继续盯住陶侃,不要离开武昌半步。温峤还是从武昌进驻寻阳(今江西九江),命水师援救建康。
庾亮一无军事才能,二无精兵强将,被苏峻打败。建康失陷,苏峻挟持晋成帝控制朝政。庾亮狼狈逃离建康,到寻阳投奔温峤。到了浔阳,庾亮还以太后的名义进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温峤以苏峻未平为由,拒绝接受任命。
温峤的江州兵马和庾亮的残兵败将不足以打败苏峻,温峤建议庾亮去见陶侃冰释前嫌,共同勤王。他先期派出督护王愆期前往荆州游说陶侃,陶侃还记着庾亮的猜疑,回信中皮里阳秋地说,自己是地方部队将官,不宜过问中枢大事。温峤再次修书,以苏峻杀害陶侃长子痛陈利弊,终于说服陶侃起兵。
温峤于是传檄天下,宣告苏峻罪状。五月,陶侃率部到达建康。有传言说他要诛杀庾亮,庾亮害怕去见陶侃,温峤则建议他主动拜访陶侃并谢罪,陶、庾两人冰释前嫌,并推陶侃为三方盟军主帅,讨伐苏峻。
但与苏峻开战初期,盟军败多胜少。而温峤的江州部队军粮食告急,向陶侃借粮。陶侃十分恼火,责备温峤仓促兴兵,声称要返回荆州。温峤去见陶侃,首先陈言苏峻骄兵必败,进而分析形势已是骑虎难下,陶侃如果退兵,必然"沮众败事"。终于说服陶侃借粮。
公元328年九月,温峤修建行庙,大设坛场,祭告皇天后土祖宗之灵,他亲自宣读祝文,语气激昂,泪流满面,三军将士都为之感奋。同月,陶侃率水师攻打石头城,庾亮、温峤等率步兵万人协同出战。苏峻酒醉之下,竟然马失前蹄,被陶侃麾下将领斩杀。
平定苏峻之乱时,陶侃虽然是盟主,但是形成盟军的策划与引线搭桥功在温峤。为此,温峤被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官散骑常侍,进爵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