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峤不寿晋祚苦短(1)

(2023-04-11 07:24:26)

温峤不寿晋祚苦短(1

纵观

温峤(288~329),字泰()真,并州太原郡祁县(山西祁县)人。东晋政治家、名将。

温峤为人聪敏,博学善文,尤擅清谈,而且凤仪俊美,颇有器量。早年以孝悌著称,多次拒绝州郡征辟。后被司隶校尉征聘为都官从事,负责监察百官,时年十七岁。他弹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财,反而得到庾敳赞赏,一时名声大增。为此温峤被举为秀才、灼然(九品中正的第二品),又被聘为司徒府东阁祭酒,补任上党郡潞县县令

公元310年,他的姨父并州刺史刘琨升任平北大将军。温峤素受刘琨赏识,聘他为平北参军。公元313年,刘琨进拜大将军,温峤出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领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

当时,匈奴汗国肆虐中原,晋室皇族、世家纷纷渡江南下,到江东投靠琅琊王司马睿。西晋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并州孤悬北方,境内盗贼蜂起,周边又有刘渊的大将石勒刘聪等强敌环绕。在与石勒的战争中,温峤屡立战功,成为刘琨的主要谋士。刘琨进位司空后,又以温峤为司空府右司马。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并州失陷。温峤随刘琨投奔幽州幽州刺史段匹磾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还未称帝。刘琨派温峤南下江东劝进。这年六月,温峤抵达建康。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辞,盛赞刘琨忠义,并力言江东承袭晋统乃是众望所归,因而深得司马睿赞赏。当时名士如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都非常欣赏温峤,争相与之交往。后来,温峤多次请求返回幽州,但都未获允准。

越明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他任命温峤为散骑常侍。温峤以母丧为由 ,不肯接受官职,再次请求北归。晋元帝让三司八座共议此事,认为温峤不能因私情而废国事。应该夺情效国。当时,刘琨已在段氏内乱中被冤杀,温峤只得接受任命,留在江东,并要求朝廷褒崇刘琨,以慰海内之望。但朝廷当时正倚重段氏对抗石勒,搁置了对刘琨的追赠。二年后,刘琨的部下卢谌崔悦表奏晋廷,为刘琨诉冤。温峤趁机再次上表,请求昭雪刘琨。晋元帝才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并赐谥号。

此后,温峤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他和庾亮成为同事,为太子司马绍讲授经书。他极尽规谏之责,并为司马绍写了《侍臣箴》,得司马绍敬重。司马绍把他和庾亮引为亦师亦友的布衣之交,而他和庾亮也成为莫逆之交。他孤身在京俸禄不高却豪赌,有时输得让赢家扣住,庾亮妹妹是太子妃,家境富裕,就帮他出钱还赌债赎身。

温峤不拘小节甚至放荡,但大事很清醒几乎从不出错。晋元帝靠琅琊王氏兄弟王敦王导起家,王导主内政为东晋赢得南方士族支持,王敦则为东晋荡平东南各地强藩。这样客观上琅琊王氏在朝野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但王导对晋元帝忠心耿耿,王敦虽然性格专横跋扈,常有不检点的越权行为,但并无反迹。然晋元帝不甘心与人“共天下”,希望乾坤独断。于是他另辟蹊径,引入非琅琊王氏的戴渊刘隗刁协周顗等,把他们提拔到中枢机要官位,疏远王导以削弱其相权。又封宗室司马承为湘州刺史,戴渊、刘隗出镇合肥、淮阴,并将新征发的军队全部分配给戴渊、刘隗,三路夹防王敦在武昌的势力。

晋元帝又听信刘隗、刁协等人的谋划,行“刻碎”之策,从经济政治各方面打击限制各大名门望族,这就不只损害了琅琊王氏,也令各大世族怨声载道。

王敦发现晋元帝不信任自己,曾写疏列举君主与功臣不和而二败俱伤的事例,希望重新得到信任。又放下身段写信给新贵刘,希望能共同扶持东晋皇朝,但被刘隗断然拒绝。

对晋元帝这些举措,温峤认为做过头了。因此当王敦以诛刘隗而“清君侧”起兵时,温峤对王敦是同情的,曾对仆射周顗道:"大将军这么做,似乎有一定原因,应当不算过分吧?"

但在王敦攻入建康后,见司马绍果敢勇毅,群臣拥戴,就想以不孝之罪废黜太子,温峤又挺身回护司马绍。王敦在朝会上声色俱厉地质问温峤:"太子有何德行?"温峤正色回答道:"探讨高深的治国之道,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所能认识的。依照礼义看来,这就是孝。"大臣们纷纷赞同,挫败了权倾一时的王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