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媲美诸葛亮的军事天才陶侃(4)

(2023-04-06 05:21:58)

媲美诸葛亮的军事天才陶侃(4

纵观

公元330年,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江州刺史刘胤,执政的丞相王导已经衰老无锐气,以郭默骁勇难制为由,反而想任命他为江州刺史。陶侃闻知后神色严厉地说:"刘胤被朝廷重用,虽然所任非才,但为何胡乱遭到极刑。郭默恃仗骁勇,行事贪婪横暴,因国家大难刚刚平定,朝廷法令纲纪宽松简略,想乘机肆行无忌罢了!"随即准备率兵征讨郭默。

陶侃派使者上表陈述郭默罪状,并写信给王导说:"郭默杀死刺史就任用他为刺史,如果他害宰相是不是就要任他为宰相呢?"王导这才给陶侃回信说:"郭默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有舰船为其所用,所以暂时包涵忍耐,朝廷得以秘密戒备,等足下大军到达,风驰赴敌。这难道不是暂且顺从,等待时机再定大事的策略吗!"

陶侃接信后起兵抵达江州,郭默出战不利,进城固守,用米堆成垒堡,显示自己粮食有余。陶侃修筑土山与他对垒。不久,庾亮等各路平叛军队到达湓口。郭默的部将宋侯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将郭默斩首,首级传至建康。

郭默曾多次与后赵石勒交战,石勒的部下都很怕他,听说陶侃兵不血刃就擒拿郭默,更加敬畏陶侃。苏峻的部将冯铁是杀害陶侃儿子的正凶,后来投奔石勒,石勒让他担任边将。因敬畏陶侃,石勒就杀了冯铁。

陶侃驻守在武昌时,不少人主张在江北邾城驻兵镇守。陶侃都不作回答。但众人还一再提起此事,陶侃就在率将佐过江围猎时分析说: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敌寇。即便派兵驻守,也无益江南。长江才是御寇的天险。众将才恍然大悟。陶侃逝世后,接任荆州刺史的庾亮派毛宝率精兵万人驻守邾城,招致后赵派兵大军来攻,邾城孤立无援,终于兵败城陷,毛宝等守将投江身亡,损失惨重。

陶侃晚年经营巴东,西伐樊城,攻下新野,收复襄阳。为此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赐予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被陶侃上表坚决辞让。 陶侃晚年时深感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不再参与朝政,多次提出告老还乡,但被部下苦苦劝留。

公元334,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派左长史殷羡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有簿录统计,封存仓库,由陶侃亲自上锁。陶侃将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加职都护,命他统领文武官吏等候朝廷接管。

十二日,陶侃到渡口乘船离开武昌,准备返回长沙,回头对王愆期说:"老夫现在还乡,已经蹒跚难行,都怪你们以前阻拦。"次日,陶侃于途中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根据他的遗嘱,众人把他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他的旧部又在武昌城西为他刻石立碑、作画像。成帝下诏追赠陶侃为大司马,赐谥号"",以太牢礼祭祀。

观陶侃阅历,活脱脱一个诸葛亮再生。他足智多谋,命士兵假扮商船旅贾,破获江上劫道蛮匪;他料敌先机,急行军埋伏武昌附近大败杜弢:他观察入微,善于分析推理,看出杜弘“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是诈降,将计就计消灭之;他熟识山川地理,不同意派兵驻守孤悬江北易攻难守的邾城;他善于利用有利形势攻心而屈人之兵,一纸布告吓退交州叛将温劭、兵不血刃擒拿郭默、阵前说服王贡倒戈等,都是他攻心之杰作;他深谙围魏救赵之策,用乎神妙,不救大业专攻石头城,令苏峻援其必援疲于奔命而败亡。诸葛亮百胜而失街亭,只得演一出空城计,陶侃亦百胜而败于江陵,只得跳上小船逃生。所以有史者把他比作诸葛亮,可谓惟妙惟肖。

但陶侃又有高于诸葛亮之处。诸葛亮治蜀,主要靠执法严峻,提高法律的威严性,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没有多大建树。但陶侃治理湖北湖南,就大力鼓励从事农桑,惩罚毁坏庄稼行为;他的军队,和平时期就鼓励屯田,开荒种地;他开放市场和少数民族通商,获利颇丰;他秋收季节平价收购储存粮食,避免谷贱伤农,到青黄不接时开仓平价卖粮给贫户,并为他们解决种子农具问题。他的这些做法,与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不谋而合。王安石学究天人,熟读晋书,想必是借鉴了陶侃的美政。史有记载,陶侃治下的荆襄大地家给人足,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朝廷调他到哪里做官,那里的百姓听说后奔走相告,举额相庆。做官做到这份上,自古到今普天下能有几人?

陶侃告老还乡时,他的家族很有钱,据说"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这里的家僮,应该包括佃户,而这个天府,不应当指四川省他不可能富到那个程度。但即使泛指一般的神仙府邸,他家的珍奇宝货也极为可观了。钱财多寡确是个问题,但关键还在于钱财的来路正不正。陶侃为官四五十年,为大官二十多年,丰厚俸禄外,皇帝常有赏赐,外加四千户食邑的赋税,他的进账可谓巨大。但他生性简朴,进多出少,自然盈余就多。何况他子侄颇多,后期也大多高官厚禄,就更加家大业大。如果家族中再有人长袖善舞会做生意,聚集大量财富也不算意外。史书上并未记载他和他的子侄辈有以权谋利的劣迹,可以认为他的家产基本算是取之有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