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大体顾大局的桓冲(2)
(2023-03-18 06:29:24)识大体顾大局的桓冲(2)
纵观
公元376年,前秦攻伐前凉,桓冲与兄长征西大将军桓豁合作,派了豫州刺史桓伊进军寿阳,淮南太守刘波率水军进兵淮、泗一带,与桓豁所命进攻沔、汉一带的军队共同侵扰前秦以减轻前凉的压力。
公元377年,桓豁去世,桓冲迁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持节镇守江陵。桓冲出发时得,晋孝武帝在西堂饯行,谢安则一直送行到溧洲。
桓冲到荆州后,当时前秦强盛,为加强防守,于是上疏请从江北江陵改镇江南上明。当时荆州因水旱而发生饥荒,朝廷每年运三十万斛米粮支援桓冲军粮开支。公元378年,苻坚派大军南侵,攻陷鲁阳、南乡、南阳等地,合围梁州刺史朱序所驻的襄阳。当时桓冲虽然在上明拥兵七万,但因畏惧秦军而不敢进攻,所派的刘波亦不敢前进,以致襄阳失陷朱序被俘。战后桓冲引咎上疏请求解职,但朝廷没有同意。
公元381年,前秦将领阎震、吴仲率兵南侵竟陵,桓冲派桓石虔和桓石民抵抗,大败阎震等逼使敌军退守管城,桓石虔继续进攻,攻下管城并俘获阎震等二十九名秦将。次年,桓冲又派扬威将军朱绰进攻襄阳,焚毁前秦在沔北的屯田及掠六百多户南归。
公元383年五月淝水战役前夕,桓冲曾从上明率十万兵马北伐前秦,进攻襄阳。又派刘波、桓石虔等进攻沔北诸城;命辅国将军杨亮进攻蜀地,攻下五城后再继续进攻涪城;鹰扬将军郭铨攻下武当后,又继而攻下万岁和筑阳两城。后因前秦援军云集,晋军又传染了时疫,于是班师上明。
八月,淝水大战爆发。为防止桓冲的荆州军队侧击,苻坚把主攻方向定为豫州寿阳(今安徽寿县)。另以姚苌率领益州新建水军西下、以慕容垂的鲜卑军攻打荆州江夏附近的郧城,以牵制桓冲。当时桓冲见寿阳前线晋军单薄,主动派三千精兵赴京听候调度,然而谢安认为,即使多了三千人,还是远少于敌军,就示以悠闲从容,谢绝桓冲派兵入援。桓冲很不以为然,认为谢安"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认为谢安派遣的谢玄等人为"不经事少年",担心此战必败,大家要受胡人统治了。
然而,恰恰是"不经事少年"谢玄等,击溃了淝水前秦大军。当年因桓冲救援不力在襄阳被俘的朱序,也在战争中立下奇功,重返东晋。桓冲自感失言,且有愧于朱序而内疚不已。
桓冲长期服用五石散,加上年事已高,因郁闷而发病,于公元384年二月二十七日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为宣穆。桓冲灵柩经过江陵时,男女老幼都江边送别桓冲,都哭得十分伤心。
史书对桓冲评价颇高,是因为他识大体顾大局,以百姓思安国家稳定为重。他主动放弃扬州以示对朝廷的忠诚、对谢氏集团的退让,使东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君臣和睦将相共济的政治局面,为淝水大捷创造了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然当苻坚入寇之时,晋之克弘济于艰难者,实赖上下游之无衅,其时上下游之无衅,则冲实为之。冲亦可谓贤矣。"这是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