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评功罪二重天的桓温(2-2)
(2023-03-10 07:21:04)史评功罪二重天的桓温(2-2)
 
纵观
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逼褚太后废除司马奕。司马奕罪状俱在,褚太后只得集百官于朝堂,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然后,桓温率百官至会稽王邸,迎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桓温废立后,对朝中的异己力量大加清洗。武陵王司马晞好武,在朝中担任太宰重职。桓温以"聚纳轻剽,苞藏亡命"为由弹劾司马晞,免去司马晞与其子司马综、司马囗的官职,让他们返回封地。后来,桓温又逼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司马晞、司马综与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谋反,将他们收付廷尉,请予诛杀。简文帝保住了司马晞、司马晃性命,但其他人人都被族诛。
颍川庾氏是当时高门望族,势力强盛,庾希等兄弟六人皆为朝中显贵,深为桓温所忌。庾倩、庾柔被诛后,庾蕴饮鸩自尽,庾希则与弟弟庾邈、儿子庾攸之逃入海陵陂泽。桓温得知庾希兄弟踪迹后,派军队搜捕。庾希等干脆聚众抢夺船只造反,乘夜攻入京口。他们打开监狱,放出数百囚徒,发放兵器,宣称奉密旨除桓温。但被桓温派兵征讨。最终,庾希、庾邈等战败全部被处死。
桓温剪除庾氏后,威势极盛。简文帝虽被立为皇帝,但形同傀儡,常担心被桓温废黜,甚至向郗超询问桓温是否会再行废立。郗超以家族百口担保不会再发生政变,简文帝这才稍微安心。
简文帝封桓温为丞相,留其在京师辅政。桓温辞让不受,率军返回姑孰。后来,简文帝再次派侍中王坦之征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也再次推辞。
公元372年七月,简文帝病重,一昼夜内连发四道诏书,召桓温回朝,桓温仍推辞不肯入朝。简文帝只得传下遗诏,请桓温效仿周公摄政。但王坦之据理力争,依照诸葛亮、王导旧例处置,将遗诏中的"摄政"改为"辅政"。简文帝驾崩后, 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临死会或让自己摄政,看到遗诏后大失所望。
太子司马曜方才得继位,即晋孝武帝。褚太后认为孝武帝年幼居丧,再次提议让桓温摄政,被王彪之阻止。孝武帝曾命谢安征桓温入朝辅政,桓温仍旧辞让不受。
次年二月,桓温以拜谒建文帝皇陵为由带兵入朝。当时京中流言四起,都说他此次入京是要诛除王谢、篡覆东晋。褚太后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但桓温却只以"卢悚入宫"一案,将尚书陆始收付廷尉。不久,桓温因病返回姑孰,前后在京不过十四天。
桓温回到姑孰后,病渐沉重,想令朝廷加其九锡,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以袁宏所撰锡文欠妥为由,命其修改,借此拖延。同年七月,桓温姑孰病逝,终年六十二,至此锡文虽仍未完成,但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丧礼规格比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尽享哀荣。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