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郡谢氏简叙(1)
(2023-02-07 21:16:55)纵观
王谢王谢,王谢并提,可见陈郡谢氏在两晋南北朝地位之高。
如同琅琊王氏,必有门第兴旺的初发轫者。陈郡谢氏的发达可以追述到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与其儿子谢衡。谢缵所任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曹魏中心之一长安的有力和物力,就为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他的儿子谢衡便以精通儒经、知识渊博而任皇帝、太子身边近侍,历任博士、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太子少傅,开始进入中央政界,为家族赢得了声誉,使陈郡谢氏从一般的官宦家族演变为世代巨卿的望族族之家。
需要指出的是,东晋中叶以前,谢氏远未能比肩于琅邪王氏。直到东晋中期,谢氏家族传到谢安、谢万、谢石和谢尚、谢玄、谢琰等人,亦即谢缵的曾孙和玄孙辈,才达到谢氏家族最为辉煌荣耀的时期。其分水岭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当时,谢安声誉才干如日中天,执掌相位。谢尚、谢万、谢石、谢玄、谢琰等人各领精兵遍镇冲要。东晋中期击败前秦的最精锐“北府军”,就是由谢玄、谢琰组建训练并统领的。
公元383年,谢安坐镇京师运筹帷幄、谢石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任前锋都督、谢琰任辅国将军,四人联合导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淝水之战",创造了8万北府军大胜前秦25万步、骑兵的以少胜多战例。事后,谢安等4人同日封公,鼎贵无比,确立了谢家二百多年的望族门阀地位。
从东晋中期到南北朝,谢氏不仅拥有排名第二的高峻门第,而且还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权。其优越处境,有时连皇帝也望尘莫及。在这270多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达12代、100余人。他们遍布政界和军界,发号施令,高居人上,有时还能摆布皇帝。这一时期政权更替为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五朝,亡国之后的龙子凤孙惨不忍睹,而他们则不受朝代的限制,可以累朝累世永远贵显。甚至一些出身寒微的开国皇帝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还把能得到谢家人主持的登极仪式作为一种荣耀,而他们有时对这种事情也不屑一顾。
与其他望族相比,谢氏雄厚的经济实力首屈一指。晋末和南朝的时候,谢安的孙子谢混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他死后10余年,夫人东乡君去世时,计有"资财巨万,田园十余所 "。而谢玄曾孙灵运,在会稽始宁拥有两座山、水田旱田、5所果园,以及大面积的竹林菜圃。这种庞大的庄园经济,在当时其他世族难望其项背。
当然,谢氏家族还人才济济,各有所长。短短的200多年中,不仅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诗人。其中如谢安、谢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早已名垂青史,谢灵运、谢朓的文学成就为世人瞩目。谢道韫诗文俱佳,不失女中魁首;正应了"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之语,这些杰出人物,是维系谢氏箕裘家风不坠而累世贵显的支柱。
谢氏家族是东晋及南朝士族中具有举足轻重甚至一言九鼎的地位。南齐武帝的重臣纪僧真雅慕望族,曾向齐武帝请求承认其家族为世族,齐武帝不敢定夺,却让他去征求谢氏的意见,可见在武帝眼中,谢氏才是世族领袖;后来侯景想与谢氏联姻,梁武帝也认为侯景家的级别不够,与谢氏不是一个档次。
谢氏家族在六朝二百七十余年里能够持续贵显,除依靠家族杰出人物的不懈努力外,还有两项秘笈:一曰"宦",另曰"婚"。前者是保持政治地位不变的根本,后者则是社会地位的可靠保证。
从曹魏中叶到为到东晋末年,是谢氏家族的上升期。这一时期中,谢氏家族共传5代,入史可考者25人,其中21人进入仕途。第一代谢缵初显于仕,第二代谢衡便以精通儒经、知识渊博而任皇帝、太子身边近侍,开始进入中央政界。第三代谢鲲担任的最高官是豫章太守,但他在社会上有极高的名声,被誉为"朝廷之望"。
谢氏家族的第四代,即谢安等人所在的世代,有史可考的7人中有6人进入仕途,其中3人担任过一品高官,5人有将军衔号, 4人出据方镇。紧接其后的第五代有11人入仕,其中最高官一品2人,有将军号者2人, 1人任职方镇。这两代人处东晋中叶,他们雄心勃勃,握兵执政,操纵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命脉。东晋军队"北府兵"的组建和"淝水之战"的胜利也都由这两代人完成,他们是当时东晋朝廷的支柱和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