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1)
(2023-01-31 07:12:25)--东晋琅琊王氏名流之六
纵观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又称其王右军。
王羲之早年从卫烁(卫夫人)学习书法。卫夫人工隶书楷书,师承钟繇,史评“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王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所以他的书法有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但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他曾自述自己学书的历史转折:“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虽临摹诸家,却志存高远,不拘泥于师承,而富于创造。他学钟繇,钟书尚翻,用笔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内抵,不折而用转。他学张芝草书,也是自出机杼,改创浓纤折衷的风格。他把平生博览所的秦汉篆隶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曹植《洛神赋》有妙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世人常借此来赞美王羲之《兰亭集序》之美。
王羲之传世佳作颇多,这与唐太宗的极力推崇和搜求珍藏有关。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心仪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因而唐宋元明书法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 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赵孟頫, 董其昌等人书法,都深受王羲之影响,而王羲之也因之享有“书圣”美誉。
他的传世作品如下表:
类别 |
作品名称 |
||||
草书 |
《十七帖》 |
《初月帖》 |
《行穰帖》 |
《龙保帖》 |
《上虞帖》 |
《长风帖》 |
《贤士帖》 |
《飞白帖》 |
《平安帖》(草书) |
||
行书 |
《姨母帖》 |
《快雪时晴帖》 |
《丧乱帖》 |
《兰亭集序》 |
《平安帖》(行书) |
《何如帖》 |
《奉橘帖》 |
《孔侍中帖》 |
《寒切帖》 |
《远宦帖》 |
|
《二谢帖》 |
《雨后帖》 |
《秋月帖》 |
《都下帖》 |
||
楷书 |
《黄庭经》 |
《乐毅论》 |
《曹娥碑》 |
《佛遗教经》 |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