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导—东晋巨舰规画者、引水员和压舱石(2)

(2023-01-31 07:09:45)

王导东晋巨舰规画者、引水员和压舱石(2

纵观

但王导实际上并不为平叛出力。他认为刘破坏了东晋合理的政权架构,破坏了皇权与士族的忽然写关系,确实是佞臣扰乱朝纲,王敦来"清君侧"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当刁协被杀刘隗北逃后,他认为君侧已清帝,就出面维护帝室。王敦在攫取朝政实权后,无法进一步实现篡位野心,只好退回武昌。

晋元帝振兴皇权失败,郁郁寡欢,不久就逝世了。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别看他是个混血儿,年龄只有二十三四,却坚毅沉稳,有勇有谋,王敦十分忌惮他,又起了逞兵威以控大政的念头。他从武昌移镇姑孰(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自领扬州牧,直接控制了京畿地区。此后,他更加目无君上,甚至将四方敬献皇帝的贡品纳入相府,不轨之意毕现。

但时过景迁,此时天下太平,无君侧可清。王导向来以协调南北士族、协调君臣和睦为己任,从无以王代马之心。他是京城内琅琊王氏的主心骨,其兄弟如王彬、王舒王棱等唯其马首是瞻,都或明或暗反对王敦的不轨行为。其他门阀望族也无“刻碎”之忧,觉得王敦无理取闹了。

但已经重病在身的王敦一意孤行,干涉晋明帝任命郗鉴镇守合肥。同时,他与亲信经常密谋如何篡晋,被堂侄王允之获悉,通过王导将王敦的图谋报告给晋明帝。

晋明帝决定先发制人,任命王导为大都督,总领征讨诸军;以郗鉴、温峤、苏峻为主力讨伐王敦。王导判断形势利弊,断定今非昔比,郗鉴、温峤的军事才能远胜于刘隗、刁协,而重病的王敦亦非当年叱咤风云的王敦,就率宗族子弟伪为王敦发丧,使晋军将士对王敦"死讯"信以为真而士气大振。

不出王导所料,王敦军队战败,王敦忧愤病死,不久被掘坟戮尸。王导得以保全琅琊王氏全族,并被被晋封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以司徒进位太保,特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王导坚决推辞不受。

明帝二十七岁英年早逝,五岁的晋成帝司马衍继位,王导与国舅庾亮等七大臣成为顾命辅臣。庾亮很快借帝舅之重及太后之威而独大。

平定王敦时,历阳军头苏峻立下大功,渐渐尾大不掉,成为朝廷隐患。庾亮准备征召苏峻入京削其兵权,询问王导意见。王导说:"苏峻奸诈多疑,必定不肯奉诏前来。毒虫猛兽躲藏在山川原野中,不致于酿成巨祸。苏峻在外,还不至马上发难,应该暂时包容不去惊动他。"卞壸、温峤等同意王导主张,但庾亮一意孤行,坚持征召苏峻入朝,苏峻不痴不傻,明白武将失去兵权意味着什么,就引发了"苏峻之乱"

庾亮也是个银样镴枪头,被苏峻打败后,自顾自携带族人逃离京城。王导和荀崧、陆晔等人临危入宫侍卫小皇帝。苏峻进宫后,因王导德高望重,仍让他官居原位,处于自己位置之上。苏峻想要逼迫小皇帝离京前往石头城,因王导据理力争而未成行。

王导曾策反苏峻部下路永等人,让小皇帝逃出虎口,苏峻防守看护甚严,事情失败,王导只好带着两个儿子逃奔出京。

苏峻之乱平息后,建康的宫殿宗庙都被焚为灰烬。以温峤为首的北方士族建议迁都豫章,东南士族则请求定都会稽。王导说:"建康即古时金陵,历来乃帝王之都,孙仲谋、刘玄德都说这里有王者气象。古代帝王不因简陋豪华而移都,如能弘扬以大布之衣大帛之冠为君的风尚,则可无事不成。若不勤勉耽于安乐,即使找到一块乐土,也会变成废墟。如今北方敌寇虎视眈眈,我们若因胆怯而迁都南越,再想得到威望和实力就难以办到了。现在应该持重镇静,这样民情便可自安了。"此论一言九鼎,迁都之声尽绝,再次挽东晋于危局。

晋成帝司马衍自幼受王导熏陶庇护,对这位三朝股肱敬如尊长神人。每次将祭品送给王导,都会强调"不必下拜。"在给王导的诏书上,会出现"惶恐地说""敬问"这样的用语。每逢正月初一王导入朝,司马衍还会亲自起身迎接,并以家人后辈之礼拜见王导妻子曹淑

某年大旱,王导认为咎在宰辅,上疏请求辞职。成帝答复道:国家不幸,责任在。您贤明通慧,功盖四海,辅助朝政已有三代。而把朕的过失,移给宰辅大臣来承担,这更会增加朕的过错。您应该放下谦虚礼让的个人品节,继续承担起治世经国的大任。他数次下诏恳请王导留任,王导才继续执掌朝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