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第一傻帝的晋安帝
(2023-01-16 09:58:02)历朝历代第一傻帝的晋安帝
--东晋列帝系列之十一
纵观
司马德宗公元(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德宗 ,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称"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也就是说,司马德宗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没说过一句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别人照料。
就这么位仁兄,怎么会被立为皇储的?又怎会让他当上皇帝的?孝武帝的皇后没有生子,他是孝武帝的庶长子,是储君的第一上位人选,但孝武帝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个白痴,会断送自己的江山,那他怎么会同意让白痴儿子当储君的呢?
司马德宗是公元387年9月被立为太子的,离孝武帝薨有九年时间。当时孝武帝正依靠利用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从谢、桓门阀手中夺权。可以想象,以司马道子的老谋深算,当然希望自己能长掌权柄,对他最有利的就是在孝武帝身后有一位无能之君,可以随他摆布。于是他坚持按序立长,他的理由合法有据。以孝武帝的精明,不会看不穿老弟的心思,但一来要利用司马道子对付士族,二来自己年富力壮,待年迈时有的是理由和机会重新废储立储,就权且同意了司马道子的提议。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孝武帝击败谢、桓门阀,继而在君相之争中基本胜出,收回了司马道子的相权,而且依然龙体康健,酒色皆雄,根本没把更换太子摆上日程。想不到发酒疯和张贵人玩笑开过了头,居然悴死于宫女之手。这一来司马道子父子喜出望外,立即以理顺章地迎立白痴太子为帝,以为父子两从今后可以挟天子以令天下为所欲为了。
然而又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道子父子德才不配权位,很快引起天下大乱。白痴登基才数月,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借口清君侧兴兵,司马道子不得不杀王国宝来平息这场叛乱。次年,王恭、庾楷又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再次造反,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平定,王恭被杀。
与此同时,在浙江、江苏一带的五斗米道头目孙恩也兴风作乱,最多时达几十万军。孙恩攻会稽,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建康被围困,城内爆发饥荒。依靠刘牢之的北府军,总算扑灭了孙恩。但孙恩的妹夫卢循领导残部成为海盗,一度攻占广州。
不久,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封为丞相、太尉。从此成为东晋的统治者。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最后于404年1月1日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降安帝为平固王。
乱世出英雄,这位大英雄就是为辛弃疾大大称道的刘寄奴刘裕。刘裕较为详细的事迹有另文叙述,本篇只作简介。他曾投入刘牢之的北府军,在平定孙恩的战役中屡建奇功,成为北府军的主力。桓玄起兵篡晋,派人拉拢刘牢之,刘裕认为桓玄阴狠毒辣,会卸磨杀驴,劝刘牢之忠于朝廷攻打桓玄。刘牢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按兵不动做了骑墙派,刘裕就辞职隐居,暗中联络旧部准备起义。朝廷失去北府军的支持,当然不敌桓玄。桓玄果然卸磨杀驴,解除刘牢之兵权,刘牢之被逼自尽。
公元404年1月,晋安帝被桓玄迁至浔阳。刘裕举兵攻打桓玄,慑于刘裕在北府军时的声威,桓军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后被杀,安帝复位。
这以后似乎东晋“辉煌“了几年。攻灭南燕,屡战屡胜,俘虏了南燕皇帝慕容超,占领山东等地;平息卢循叛乱,收回广东海南失地;北伐攻入长安,威震秦凉。但这些功业与白痴皇帝无关,都属于刘裕,成为刘裕巩固权威的本钱。
公元419年1月,刘裕自感羽翼丰满,不甘心称臣于一个白痴,就派亲信王韶之把白痴皇帝勒死于东堂,时年三十七岁。
但刘裕并没有马上称帝,原因是当初流传谶语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即孝武帝。刘裕为顺应谶语以蛊惑人心,所以又立晋安帝的弟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以凑足昌明之后有二帝之数,可谓大英雄心机之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