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崇明观感
(2022-10-20 05:58:54)重游崇明观感
纵观
十二年前到过崇明,那时过江隧道和跨长江大桥没有修好,乘申崇线班车去的。班车过江也要上轮渡,一下南门港车站,就是个农贸市场,卖鱼虾毛蟹,嫩鸡老鸭,新鲜果蔬,崇明米糕,一听我们的口音,报出的价格甚至比上海还高一大截,但那气氛还很吸引人的。
包了个出租车说好游全岛,先去东滩看鸟,但那天湿地公园停营业,在海滩芦苇丛里走栈道迷魂阵,那芦苇都有一丈来高,密密层层让城里人新鲜了一刻钟,马上就视觉疲劳了。
第二个说好的景点是森林公园,司机带我们在门口转了一圈,倒是不错,围墙小巷古色古香,地上铺满了金黄落叶。但司机说公园里面不大,且在扩修,乱糟糟的不值一游,不如上他家去看看。我们满怀好奇心同意了。
那时崇明岛上还没有高速公路,都是八米宽的标配公路,两边隔不多远种一棵杨树,视线很开阔。一路上大片待收割的金晃晃水稻田,夹杂几块绿油油的秋菜地和清粼粼的鱼塘;快中午了,家家农舍屋顶冒出缕缕炊烟;有时还看见老农赶着老牛在田埂上行走。一派江南水乡风光,颇令我辈赏心悦目。
到了司机家,房屋、院子都挺大,但装修、家具都很简单。主人奉上白开水后,开始向我们推介六年老鸭及其鸭蛋,并领我们去看院子小沟里的鸭子。那些鸭子大约每只4斤左右,看起来年轻貌美敏捷,开价130元。那时人民币还坚挺,一听这价我们就推说不喜欢吃鸭子鸭蛋了。在他家胡乱吃了顿便饭,以蔬菜豆腐为主,并不觉得比上海菜场里买的好吃,米饭不错,但二个人50元感到当了葱头。如此一来游兴顿减,时间也差不多了,糊里糊涂就回了家。那次崇明游的观感是崇明人狡猾狡猾的,但崇明对市区人来说还是蛮新奇的。
这次重游崇明,去的路上,过吴淞到长兴岛的浦江隧道,长兴岛到崇明岛的跨长江大桥,对十二年来上海交通发展大为感叹。车行崇明岛上陈海高速,也兴奋了一阵,但马上就失望了---路宽了四倍,视野反而窄了,就剩下前面三四十米宽的道路,两旁全被绿化树丛遮挡住。稻田菜地,鱼塘波光,袅袅炊烟,老农老牛,都没有了,悲哀!
南门港的农贸市场不见了,代之以上海人见惯的灯红酒绿。从沿江大堤看长江,固然波澜壮阔,但在吴淞炮台公园,高桥江滨公园,芦潮港口看长江浪涛巨轮巨吊似乎更胜一筹。
这次东滩湿地倒是开着,似乎加了“国际“两字至少是国内六A级景点了---国内所有五A级景点对七十岁以上游客全免票,这里却只能打对折。而且说好的是观鸟胜地,结果我们在里面逛了四个小时,只看到几只小麻雀,还不如我家小区呢,好歹天天能看见白头翁的白发,听见布谷鸟的叫唤。当然,湿地里风景还是不错的。但仅打对折与无鸟,总令人耿耿于怀,觉得崇明人狡猾狡猾的。
回家路上,毫无新意的绿化树丛令人昏昏欲睡。我总觉得今日崇明反而远不如十二年前能吸引上海人。差在哪里呢?应该是浓浓的乡土生气!缺少了田野水塘炊烟老牛,上海人会稀罕这种灯红酒绿宽阔高速吗?不去发展乡土特色,去学上海的奢华气派,再过十二年也学不像,反成了东施效颦。
由此想到诸多的江南小镇,如今千篇一律翻新求大气奢华,缺少个性特色,也走入了怪圈。其实,小而土不必自愧,只要有独特韵味即可。过去的江南小镇多可爱,小小护城河,小小曲拱桥,小小石板路,小小临街铺,小小乌篷船,小小社戏台,各有土产陈酿,奇俗趣史,小得玲珑,小得馨香。俱往矣,若还有未出土明珠,千万保存原汁原味,不再糟蹋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