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八阕竹林七贤四咏山涛
(2022-10-03 06:59:10)纵观
四
七贤涛胜度量高,立三朝,刃游逍。德重浑金、璞玉贵清雕。衡荐英才青眼慧,山公启,百官昭。
庙堂曾谏废州骁,远谋韬,叹知寥。寡欲甘贫、俸禄赡穷胞。叔夜绝交虽谊断,茕绍托,巨源劳。
注:山涛字巨源。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名士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成为竹林之交,几人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山涛曾推举嵇康为官,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予以拒绝,但后来嵇康临刑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山涛不负挚友托孤,虽家境并不富裕,还是把嵇绍培养成才了。
但山涛毕竟和嵇康、阮籍不同。他的从祖姑母是司马懿夫人,与司马家族有天然情分。到了四十夺岁,毕竟耐不住山林寂寞,去找司马师要官做,司马师很高兴地说:"当世的吕望是想做官吧!"于是命司隶校尉举山涛为茂才,授任郎中。
司马昭认为山涛素有德望,命长子司马炎拜见他。司马昭将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平日又看重司马攸,想立司马攸为世子,以此事咨询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是不祥的。国家的安危将由此事决定。"司马昭才决定下以司马炎为世子。为此司马炎始终重用善待山涛。
但山涛对得住司马炎,他为官操守清廉,政绩昭著。他执掌吏部多年,前后荐拔的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山涛所荐拔上奏的人物,列名成册,当时称为《山公启事》。 他前后选举一百多位官员都贤能胜职,只有陆亮,是司马炎亲自下诏任用的,与山涛意见不一,山涛争辩而司马炎不听。陆亮不久却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免。
山涛年迈病重,多次执意上疏告退,甚至摘下帽子,赤脚徒步送还印绶。司马炎下诏挽留山涛,山涛又几次上表苦苦求退,如此十几次。有的官员以为山涛矫情,上奏说:"山涛因有小病,久不履职。频繁下诏,还不服从诏命。朝中议论以为这样不能成全他的高尚之节,也违背在职为公的要求。若山涛病情沉重,也不宜居官位。可免去山涛官职。"司马炎解释说:"山涛有德操,素为众望所归,而深心退让,十分恳切。故连续下诏,必求改变他的主张,以匡扶朝廷,弥补缺漏。主事者不明诏书深意,反而加以曲解,这有损于崇贤之风,给我加上轻贤无德之名,怎能给远近之人做出表率呢?"
山涛对朝廷大政常有独特见解。他反对伐吴灭吴,理由是外部安宁了就必然有内部的忧患。留着东吴作为外部威胁,难道不是良计吗?
灭吴后,为表示海内平安无事,司马炎下诏罢除天下兵役,解散州郡的地方军队。山涛认为人无远虑将有近忧,反对废除州郡武备。日后五胡作乱北方,各郡无力剿灭,证明山涛是正确的。
山涛去世时,享年七十九岁。司马炎下诏以太牢礼仪祭祀,赐谥号"康"。又因山涛宅第仅有屋十间,但子孙众多,容纳不下。司马炎为山涛家新建了住宅。
山涛与妻韩氏感情一直非常好。山涛做官前,家徒四壁,但韩氏从来没有怨言。山涛曾对她说:"你暂且忍一忍如今的饥寒,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到时候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哩。"等到山涛显贵之后,仍正派节俭,虽爵同千乘之君,但不养婢妾,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夫人仍从无怨言。
山涛常在韩氏面前称赞嵇康、阮籍说:"眼下能做我朋友的,就只有这两位了。"这话激起韩氏的好奇心,对丈夫说:"我也想看看他们。"某天嵇康和阮籍又来了,韩氏就劝山涛将两人留下来住宿,并给他们准备了好酒好肉。然后,韩氏把墙壁钻了个孔,一直看到天亮时分。
山涛问韩氏观感,韩氏坦直地说:"你呀,才智情趣比他们差远了!不过以你的见识与气度和他们交朋友,还差不多!"山涛有点吃醋,但也找到一点自尊,自我解嘲说:"是啊,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啊!"
听说山涛饮酒八斗才醉,司马炎想试试他的酒量,准备了八斗酒让山涛喝,暗地里又添一些酒,但山涛喝到八斗就不再喝了。
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曾盛赞山涛道:"山涛就像未经冶炼琢磨的金玉。人们往往只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却不知道它们内在的高贵质地。"
武帝司马炎每次赏赐东西给山涛,总是很少。东晋时期,名臣谢安便以此事问子侄们是什么原因,其侄谢玄答道:"这应该是由于受赐的人要求得不多,才使得赏赐的人忘了给与得很少。"
意译:
竹林七贤中山涛胜胜度量最高,他立任三朝而游刃有余。
世人夸他道德厚重如未经雕塑的浑金璞玉。
他衡量举荐英才能慧眼识人,
他推荐百官的记录里,个个清廉适用。
他曾在庙堂上谏反对废除州郡地方部队,
事实证明他深谋远虑,只可叹当时知音寥寥。
他为官寡欲而甘贫、所得俸禄都用于赡养贫穷亲戚。
嵇康虽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
但临刑前还是把幼子嵇绍托付给山涛,
山涛果然不负所托把嵇绍抚养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