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那些人和事(五十四)鲜卑其他部族(1)
(2022-09-16 20:51:14)西晋那些人和事(五十四)鲜卑其他部族(1)
纵观
除慕容、拓跋两大部族外,鲜卑族还有乞伏、秃发、宇文、段部等较小的部落。
乞伏鲜卑是陇西鲜卑中最重要而强大的一支,包括乞伏、斯引、出连、叱卢等部。其原居于漠北,东汉中后期南迁至大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乞伏(如弗)部原为鲜卑人,其余三部中的叱卢部,则是高车十二姓中的吐卢氏。乞伏鲜卑是鲜卑与高车融合后的鲜卑部落。高车原居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南北朝时称高车),南下与鲜卑如弗部融合而成乞伏氏。
乞伏四部南出大阴山后,住牧于河套北部,仅有人口5000户。南迁到河套南部时,人口已达到5万左右。又向西迁至乞伏山即银川一带,击败那里的原住民鲜卑鹿结部后,势力渐渐强盛盛。
两晋十六国前期,中国北方群雄割据,使乞伏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得以进一步发展,势力达到土地肥沃的苑川,乞伏联盟人口也增至五十余万。同时,随着游牧经济逐渐向农耕经济过度,政治体制也从部落联盟向封建王朝过度,建立了简单的官吏制度。
公元385年,部落首领乞伏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乞伏国仁死后,他的弟弟乞伏乾归继位,自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前秦灭亡后,乞伏乾归趁机占有了陇西之地,改称秦王,迁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史称西秦。
乞伏乾归重用陇右的一些汉族豪强,"置百官,仿汉制",连续出兵降服邻近诸部,"于是秦、凉、鲜卑、羌、胡多附乾归"。疆域西至金城、苑川,东暨南安、平襄,北抵牵屯,南达枹罕。公元394年,以3万骑兵击败前秦和仇池王杨定的4万联军,杀杨定及苻崇,斩首17000级,"尽有陇西、巴西之地"。后又屡次与后凉发生战争,并联络南凉秃发氏以抗击后凉。又出兵击败南边的吐谷浑。西秦达到全盛时期。
但在公元400年,西秦被后秦姚兴征服而降为后秦属国。西秦第一次被灭国,乞伏乾归也被俘送往长安,姚兴封他为"镇远将军、河州刺史、归义侯,复以其部众配之"。次年又让他镇守苑川。
公元409年,乞伏乾归乘后秦内忧外患,逐渐衰弱之机,重新称王恢复西秦国。公元412年六月,乾归及其十几个儿子为乞伏国仁的儿子乞伏公府所杀。驻守苑川的太子乞伏炽磐击败公府,于八月袭位,自称河南王。
乞伏炽磐继承父亲遗策,笼络陇右汉、羌各族,重用汉族世家俊杰之士,巩固了政权。对外纵横捭阖,东征西讨。公元414年,乞伏炽磐出兵消灭南凉,继又把北凉沮渠氏势力驱出湟水流域,在南部多次击败树洛干,攻取西川,将势力伸入今四川省西部羌族之地,在东部扩展至上邦一带。西秦又一次进入兴盛时期,这对于陇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西秦的强盛并未维持多久。公元428年,乞伏炽磐薨,太子乞伏慕末即位,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迅速走向衰亡。公元431年,大夏赫连定打败西秦,杀乞伏慕末及其宗族500人,西秦终告灭亡。
西秦灭亡后,乞伏氏一部分投降大夏,一部分投归北凉。后来大夏国为吐谷浑慕璝所败,其乞伏鲜卑等西秦降户都做了吐谷浑俘虏,因而乞伏鲜卑有一部分与吐谷浑融合。而在北魏灭北凉后,驱逐吐谷浑出陇右,投奔北凉及散处土谷浑的乞伏氏,因为与拓跋氏同为鲜卑族,成为北魏的"内入诸姓"和"四方诸姓",地位得到提高,原西秦贵族有许多人在北朝政府中任职,地位与汉族士大夫、官僚无大区别。不论是在北朝作官为吏的上层,还是一般乞伏鲜卑人,后来大多被同化于汉族。
秃发与拓跋音近,说鲜卑秃发氏与北魏同源,是拓跋鲜卑的分支,不无道理。但从聚居分布的地域看,拓跋氏主要在山西河北的北部,而秃发氏则在甘肃凉州一带,相距遥远;从风俗习惯看,拓跋氏变牧为耕,汉化较早,经济比较发达,而秃发氏仍以游牧为主,保持了较多的原始习俗,经济比较穷困落后;从政治上看,拓跋氏所建的代国和北魏,与秃发氏的南凉没有什么瓜葛,并不因为同族同源而结盟等。因此本文把鲜卑秃发氏与拓跋氏予以分列介绍。
史载秃发氏的先祖是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拓跋诘汾的长子秃发匹孤率部分宗族从塞北迁往河西,成为河西鲜卑,并以"秃发"为姓氏。
早在晋武帝司马炎中期,秃发匹孤的四世孙秃发树机能成为河西鲜卑族首领,他尚武且有谋略,因不满西晋对本族的政策而鼓动叛乱,先后击败西晋将领胡烈、苏愉、牵弘等。公元278年,他攻陷凉州,诛杀西晋凉州刺史杨欣,纵横西北,成为西晋心腹大患。以致司马炎问朝中大臣谁敢平西时,竟无人应声。秃发树机能最终败于西晋名将马隆。
秃发树机能死后,秃发鲜卑部没有因此溃散。到了秃发乌孤立这一代,他采取养民务农的经济政策,在政治上礼俊贤,修政刑,对外"循结邻好",不事争战。十余年间,秃发部在后凉东南广武一带势力渐盛。公元395年,破乙弗、折掘等部落,筑廉川堡(今青海省民和县西北)为根据地,又陆续征服意云鲜卑等部。河西一带汉族世家士人也纷纷投奔乌孤,充当谋士。北凉吕光见其日益壮大,拜他为"广武郡公"。
公元397年,秃发乌孤决意摆脱北凉控制,谢绝封爵,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立政权,为与其他诸凉区分,史称南凉。继而攻取金城,打败吕光的将军窦苟。
公元398年,乘后凉内乱衰弱之机,秃发乌孤夺取广武、西平、乐都、浇河、湟河等五郡,改称武威王。下一年,迁都乐都(今青海省乐都县),专力经营河湟地区,并令利鹿孤等宗族分镇各地,量才叙用汉、羌等各族豪门及"杰俊之士",使南凉政权得以逐渐完善和巩固。
这年八月,秃发乌孤因酒醉坠马而死,他的弟弟利鹿孤即武威王位,迁都西平。秃发利鹿孤加强与北凉联盟,以对付后凉。次年正月,南凉军队在三堆(今大通河南)战胜后凉,并包围其都城。
以后二年里,秃发利鹿孤继续对后凉用兵,三次打败后凉军队,掠地徙民而还。公元402年三月,秃发利鹿孤死,弟弟秃发傉檀继位,更号凉王,迁都乐都,改元弘昌。
公元404年,因后秦势力强盛,秃发傉檀被迫去除年号,向后秦称臣,以争取时间积蓄力量伺机反击。经过四年励精图治,秃发傉檀终于击败后秦军,复称凉王。
然而天意难测,连年降灾,以致南凉颗粒不收,上下饥窘。秃发傉檀企图率军抢夺乙弗鲜卑的粮食,留太子武台镇守乐都。西秦乞伏炽磐乘机袭取乐都,俘虏武台并南凉百姓万余户。秃发傉檀失去京城,部下又饥饿难以再战,无奈之下投降西秦,年终被西秦毒死,南凉就这样快速灭亡了。
南凉灭亡后,原秃发氏部大部分受西秦统治。后来西秦为大夏所灭,大夏又被被吐谷浑所灭,土谷浑又为北魏所灭,投降西秦的秃发氏几经周折又回到鲜卑政权统治下,最终与北魏拓跋鲜卑同被汉化,
秃发鲜卑的小部分贵族和部民则投归了河西的北凉。但北凉也被北魏灭亡,于是两部分秃发氏殊途同归。北魏明元帝因秃发、拓跋同源,拓跋氏已改姓“元”,就让秃发氏改姓"源"。源氏贵族在北魏地位显赫,后裔源乾曜曾担任唐玄宗的宰相。此外《新唐书·吐蕃传上》记载,秃发氏后裔是吐蕃王族来源之一。
秃发鲜卑建立的南凉,对河湟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利鹿孤和傉檀时代,奖励农桑,修筑扩建城镇,使之成为河陇最为繁荣地区。从苑川至乐都、西平经扁都口至张掖的这段河西路支线,曾招来了许多中亚商人和僧人,在中国和中亚各国交流上起了重要作用。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从那时起开始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