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gadxf01
zgadxf0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39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晋那些人和事(四十九)鲜卑风俗(上)

(2022-08-28 06:38:24)

西晋那些人和事(四十九)鲜卑风俗(上)

纵观

鲜卑族分布地域太广,他们的聚居地和附近各民族的聚居地犬牙交错,甚至杂居一处,因而他们的风俗习惯受各聚居地附近民族的渗透和影响,也因地域而相去甚远。

按照分布地域不同,鲜卑可分为西部鲜卑、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西部鲜卑主要指河西鲜卑、陇西鲜卑,包括吐谷浑部、乞伏部和秃发部等;中部鲜卑包括拓跋部和柔然部等;东部鲜卑包括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等。这三大类鲜卑,风俗各不相同;而每大类中的不同部族,又各有千秋。本人才疏识浅,自然无能将其洋洋大观付诸笔墨,只能择古鲜卑风俗概要而粗略叙之了。

据王国维等考证,“鲜卑”与古东胡人的带钩"犀比"同音。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腰带上的挂钩,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是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带钩初出自东胡,战国时才传入赵国等。鲜卑族源起东胡,以"鲜卑"为族名,可见这个民族善于制作带钩,并把它当作装饰物。史传东胡人以鹿为瑞兽铸镂在带钩上,即这也符合古鲜卑族以马鹿为图腾的说法。

鲜卑族曾经有自己的语言,在中国史书中曾称为夷言、国语、北语、胡语或者胡言,其使用时期为23世纪交替至7世纪中叶,使用范围为当时居住在中国与蒙古的鲜卑族。

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鲜卑语被各个鲜卑族政权作为国语,因此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流行语种。北魏孝文帝下令汉化改革,用汉语代替鲜卑语,禁止入住中原的鲜卑人使用鲜卑语,无疑使鲜卑语的流行空间大幅度压缩。六镇之乱后,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部复兴,但至隋朝末期,鲜卑语逐渐失传。

隋书·经籍志》中载有使用鲜卑语翻译中国传统汉文书籍的记载,共记有《集解论语》、《集注论语》等108部图书,447卷,此外在唐朝初期编纂《隋书》时还统计另有亡佚图书135部,569卷。但这些鲜卑语图书竟然无一传世至今,令其文字无法考证复原,是中华史学一大憾事。

东北自古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黑龙江省方正县于家屯遗址的出土文物中 ,占较大比例涉猎工具是不同质料的镞 、锥 、网坠。 同时遗址内有大量的鹿 、狗 、牛 、熊 、野猪 、狍子 、兔 、鼠 、鱼 、河狸 、蚌 、鸟等动物遗骸 ,房址中有山核桃 、山杏 、橡子 、菱角等。这些遗迹大体年代是汉魏时期,正是鲜卑人活跃于那一带的时期,可以推断给出当时鲜卑人生产方式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食物以野生动植物为主,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早期鲜卑保持有游牧民族的习俗特性。因为鲜卑同乌桓同源,又受到匈奴奴役,所以习俗与乌桓、匈奴类似。

东北的禽兽和中原不同之处,在于曾盛产野马、原羊、角端牛等,古鲜卑人用角端牛的角做弓体,所以后来俗称弓为角弓。那里又盛产貂、豽、鼲子等,以皮毛柔蝡而称之为天下名裘,由此可知,鲜卑人很早就掌握了制革工艺,穿的是真正的皮草。

古鲜卑人的婚姻习俗很有特色,到嫁娶年龄的男女青年先要整理发型,然后在春季最末一个月的饶乐水上盛会里载歌载舞,眉目传情,谈情说爱。找到了如意情人,就去参加宴会饮酒定情,就算婚配合法了。这很浪漫,像是自由恋爱呢,我国西南不少民族,也都有过类似的婚姻风俗

古鲜卑人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部落制,分为部、邑、落由小到大三级,以小帅、部帅、酋长为各级首领,决定加盟与战和等外交大计。平时则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生活。

受经济活动落后和地理环境寒冷多变的影响,古鲜卑人长期保持着某些原始状态和迷信风俗,萨满崇拜气息比较浓厚。萨满教不但是早期流行于中蒙语系民族原始宗教,它还曾于史前时代遍布世界各地。最崇拜萨满教的地方是伏尔加河流域、芬兰人种居住的地区、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后来,萨满教甚至成了南北美洲、大洋洲各土著民族原始宗教的泛称。

在近代,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也曾信奉萨满教。努尔哈赤把萨满教和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用萨满教把东北各族人民纳入后金帝国统治。入关后,清廷逐渐崇奉喇嘛教,但萨满教仪式在宫廷生活中特别是祭祀祖先是还有一定的地位。

至今,我国的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维吾尔族,西亚的乌孜别克斯坦、塔塔尔,东亚的韩国和日本,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萨满教宗教活动和仪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