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晋那些人和事(三十四)氐族(1)

(2022-08-11 06:07:19)

西晋那些人和事(三十四)氐族(1)

纵观

族是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氐族最早生活在今天的九寨沟、平武、松潘(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即川西北地区,起源于四川松潘高原

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逐渐繁衍迁涉,聚居地区扩展到甘肃、青海等省,广泛分布于四川川西北地区,川东北地区和甘肃陇南地区。

氐族人自称"盍稚"""是其它民族对其之称。魏晋以降,才逐渐成为氐人自称。由于氐族与羌族常相邻杂居,古代的历史学家曾视氐族之为氐地之羌人,但又发现氐族有自己的语言服饰习惯饰,觉得与羌族有区别,就称之为氐羌族,后来逐渐简称称氐。氐族曾经部落众多,有因地而命名的,如白马氐、清水氐、略阳氐、临渭氐、沮水氐、氐、隃麋()氐等。又有以服色而命名的,如青氐、白氐、蚺氐(赤氐)等。

也有学者认为,氐族与古老的三苗有渊源关系。三苗最早分布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带,后来逐渐向西南迁徙。一支沿汉水向西北迁徙到渭水上游和岷山以北的地区,亦即氐族的原始分布中心,成为氐族的祖先;而另一支向西南迁徙到湘西、黔东一带,成为今天苗族的先人。因此,氐族和苗族有相同的创始传说,与以服色为部落区分标志的共同特征、共同的农耕方式、氐族地区留有苗的遗痕等方面均可得到证实。

汉代在氐族聚居区设有郡道二级行政机构,计有三郡十三氐道,道与县平级。这种体制始于秦朝。十三道分别为河池县、武都道、氐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阴平道、刚氐道、湔氐道、略阳道等。氐族内部,由大大小小头领统治,最高级别称氐王。

从西汉至三国,氐人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迁徙。第一次是公元前108年到公元前111年这三年间,汉武帝开拓西南边境,置武都郡后,氐族受排挤,从平原向境外山谷间移动。一部分移至河西禄福,一部分迁至关中天水、陇山之间。

第二次迁徙是发生于公元219年。东汉末期,群雄割据,争战连年。氐族聚居区于曹操、刘备两者之间,成为两者争夺人力物力的对象。氐族豪帅乘机而起,在武都地区形成四股势力:一是兴国氐王阿贵;二是百顷氐王杨千万,居仇池山;三是下辨等地氐帅雷定等七部;四是河池氐王窦茂,拥氐众万余人。四者各自称雄,不附汉、魏。不久,曹操消灭阿贵、窦茂主力,将其部族分迁扶风美阳、天水、南安。杨千万则等随马超投奔刘备。未几,刘备占领汉中,进逼下辩,曹魏又把下辩氐族迁徙到京兆、雍州、天水、南安、广魏等郡县之内。

因而,至魏末晋初,氐族聚居区域又有扩展,除原有武都、阴平二郡外,又在关中、陇右一些郡县形成与汉人及其它各族交错杂处的聚居区,一是以京兆、扶风、始平三郡为中心,尤以扶风郡为多,集中在凤翔武功、隃麋县。二是天水、南安、广魏三郡。广魏郡晋时改为略阳郡,其中最著名的如略阳蒲()氏、吕氐,其先人都是从武都迁来的氐族。十六国时,汉国、前赵、后赵前秦等多次将氐人迁往关东河北等地,氐族分布地区日益扩大。如石虎徙氐、羌15万落于司、冀两州,苻坚将关中氐族15000余户迁于冀州邺城、并州晋阳、河州枹罕、豫州洛阳、雍州蒲坂等地。氐族强盛时,人口将近百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