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暑山庄赏莲记

(2021-06-06 06:50:08)

避暑山庄赏莲记

纵观

公元二零二零夏秋,余偕内子避暑承德,尝十进避暑山庄,遍游康乾七十二景,触目胜境,赏心怡情。

山庄仿清代神州地貌。东南地倾,多泽国湖沼;西北峰危,皆崇山峻岭;东北平坦,遍森林牧野;唯南部乃皇家处置朝政,修身养性之地,殿堂巍巍,宫墙凛凛,然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湖光山色交融一体。

建院之初,因地制宜,东浚八湖八岛,筑堤架桥,植树种荷,修阁置亭。如今洲岛错落,自有绿堤红榭拱桥相连;朱雀红舻,荡漾于碧波柳荫云影之间;莺啭碧纱,鱼翔萍底,江南水乡独缺渔歌互答菱曲传情;文园狮林,烟雨名楼,金山禅塔,更显皇家气象,大匠手笔,江南名胜信手掂来,运乎神妙。此乃山庄集河山灵秀人工巧思之精华也,自然胜客如云,流连忘返,赞叹溢美之辞万千。

然则山庄湖区赏荷,亦游园至大乐趣也。自宋代濂溪先生著爱莲之说,文人墨客咏荷风起,丽词佳句代出。有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高风亮节者;有写莲花如绝代美人,亭亭玉立于荷塘月色中央者;有写莲叶如柄柄绿伞,遮盖莲舟菱女天真娇羞者;更有写莲花香远益清,引来蜻蜓受用香风不肯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直写到枯荷亦别有风韵,“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康熙、乾隆一代天骄,精通翰墨韵律,喜附风雅高乐,自然不忘收集全国名莲,在山庄广为栽培种育,蔚成大观。遂令赏荷习俗为游园雅事矣。

余闻山庄莲花之盛久哉。自六月下旬首次入园,便急急乎盼观名苑名莲以饱眼福。无奈名花似有名人摆谱癖好,迟迟不以盛妆艳容示人。打听之下,方知此处莲花,与江南各地不同。后者六月下旬含苞欲放,七月吐蕊盛开,立秋后便逐渐花朵凋谢莲房充实,中秋之后只能雨中听残荷了;山庄荷花却入秋最盛,能开到中秋乃至霜降,与菊花争艳媲香。好在荷塘新叶,鲜蕖初蕾,芙蓉渐娇,原亦无穷趣景,不妨从容细细把玩。其中美妙之处,难以言辞描绘,好在余有三阕踏莎行记其芳踪,特录于下,以飨天下爱莲客。

其一 荷塘新叶

曲水荷香,采菱渡口。莲塘望断晨光後。

山庄入夏方新,疏疏碧碗飘轻糅。

月色江声,水心榭柳。接天伞遮萍蚪。

心青茎翠滚晶珠,教人垂念甘秋藕。

 

其二 鲜蕖初蕾

烟雨楼台,澄波叠翠。新荷初蕾沉鱼醉。

含苞挂露茜红颜,千姣百美羞莺雉。

芝径云堤,沧浪屿萃。芙蓉出水惊鸿鸷。

白衣少女傍鲜蕖,花容人面青春魅。

 

其三 芙蓉渐娇

月舫云帆,长虹饮练。山庄仲夏荷方绚。

镜湖三里粉红莲,香飘烟柳黄莺啭。

蕊吐金煌,瓣堆素茜。砌成佛座端庄禅。

然花瑞任天真,歌人舞伎依裙扇。

 

期间,友人们知余在山庄赏荷,陆续发来莲花倩影。有“绕廊荷花三十里”的西湖,曲院风荷红蕖万朵、翠盖层叠,可谓“万杆高荷映镜光”。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者济南大明湖,乃荷花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之地,此刻垂柳披拂,荷花掩映,好一幅迷人赏荷图。有燕京十景之一“红芙蓉雨美誉的颐和园荷花荡,那荷花世界七里碧波荡漾,万柄绿伞摇曳,半边红鱼如游动明霞,半边粉莲似凌波群姬。还有那武昌东湖、扬州廋西湖、昆明大观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普者黑莲湖;一时里余笔记本视屏上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无非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皆是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余知友意,欲先睹山庄名荷为快也。故答曰:好戏往往在后焉。

好戏终于出台。燕山深处之立秋,真乃秋天立马就到。那天穹高云淡,金风徐来,清晨气温只摄氏18度。余夫妇起个大早,六点半就进了德汇门(持年卡者从此门入园)。莫道君行早,园内却已到处花团锦簇,点点姹紫嫣红,原来承德老叟老妪们与余等同心,都欲与凌波仙子们合影留念,打扮得清花水落,远看还真个个小鲜肉小嫩娘。

届时余已熟门熟路,直奔水心榭去。那水心榭与文园狮林隔银湖相望,银湖是山庄最大一片荷塘,原是观荷最佳之处,可惜因淤泥阻断武烈河水源,荷花一度死绝;后又惨遇外行管理者,竟在银湖大量养殖草鱼,那草鱼爱食莲藕嫩芽,银湖荷花又几遭灭顶。后虽得以纠正,但恢复何易?多年来,银湖荷塘叶茂花稀,与野萍夹杂参差不齐,幸有水心榭与文园狮林两处绝代风华建筑为其增色,才不致人迹稀少,归于败落。

此时,银湖上水汽氤氲升腾,那万柄齐人高翠盖在雾气中摇曳摆舞,倒也仙气盎然,遮盖了她那红瘦绿肥窘相。靠近水心榭处,几朵粉莲已经盛开,虽嫌稀疏,却也珠露相伴,娇羞可人,引来不少游人拍照录像。

过了水心榭,斜插月色江声、冷香亭一带。那里曾是康乾二帝读书之余赏荷狎菊之最爱。遥想当年,天高月小,清波微起,秋虫低唱,鱼潜雁栖;静寄山房,莹心书堂,帝子夜读,沁脾冷香,随风徐来,推窗寻觅,婵娟泻银,光清影寂;槛内菊圃,帝女吐芬,蕊灿瓣煌;槛外荷塘,水华散芳,翡茎琼衣;此景此情,天下至乐焉?

惜此时无菊亦无月。唯金乌初升,荷塘雾尽,碧波里碎金闪烁,绿盖上金珠滚动,千百朵盛开粉荷在金光翡彩掩映下分外迷人,令人想起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经冷香亭折向西南,过一横跨上湖下湖的石径小堤,再折向东北经过横跨上湖如意湖的芝径云堤来到如意洲。这一路上、下两湖水面开阔,游艇如炽。小船儿虽也推开波浪,并在船尾留下长长的波痕,但已不是荡起双桨划起。这不影响小屁孩们的游兴,他们照样你追我赶,互相泼水以致用高级玩具水枪互射,煞是好看。

芝径云堤如意湖那侧风光迥异。如果说上、下湖是喧繁旖旎,富贵气象,那么如意湖侧便是娴静幽雅,水乡隽味。那碧环,那采菱渡,原本便是余深喜之地。半圈莲池,素墙绿廊,黛瓦精舍,高杨垂柳,绿茵蓝水,配合得如此自然而又精巧。此时在对岸远看碧环、采菱渡,素雅依旧,唯那片半圆莲池里多出了点点红晕,那便是盛开粉莲了。余总觉少点什么。这时,一艘清除湖面杂物的小船贴近莲池开过,它色泽棕黄,小巧玲珑,翘起船头,不徐不疾,悠悠荡荡,周围漪涟,层层叠叠。船上老汉身穿橙衣,时而划桨时而捞垢,不时还吆喝几声。美哉,极静画面,添此动点,犹如画龙点睛,满盘皆活了。

由此余亦明白此时此处少些什么—-七八条采莲小舟。试想这些莲舟驾娘皆青春少女,活力四射,身着白衣茜裙,挽起衣袖裤脚,摆藕臂而摇橹,展雪腕而采蓬。绿幢盖下,新妆水底明,荷花巷里,风飘香袂举。更兼莲曲隐约,菱歌悠扬,此起彼答,主客互动,俏音俏语,传情递爱,恰好似江南曲所道“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若有斯情斯景,何愁雅客骚人不纷趋而云集兮。

如意洲乃上湖澄湖如意湖之间一大岛,那天我们沿西岸前行,路过康熙所题“金莲映日“碑,周围却莲荷一般般,心中暗自好笑:小玄子也有江郎才尽时,仿“映日荷花别样红“名句搞出个金莲映日来,却景不敷题。

再往前走,就到了烟雨楼前九曲桥。《还珠格格》放映后,烟雨楼名声鹊起,成为山庄第一招牌景点。此时已过十点,艳阳高照,从北京出发的十几辆旅游大巴正好赶到烟雨楼,刹时烟雨楼前人满为患。

烟雨楼在澄湖一个小岛上,与如意洲只十米之隔,即那座小曲桥。曲桥下的水道总长不过百米,烟雨楼的莲花就集中于此。好在水道西端逐渐开阔,能望见那座三孔平桥,这一路也莲花盛开,艳丽壮观。

但此时已不能赏荷,只能人面荷花一起赏了。乾隆御题烟雨楼那块白石碑前,排起了长龙。轮到照相的,摆裙弄扇,浓抹浅笑,摆出种种曼妙姿势,恨不能多拍几张。排在后面的,则大声催促:朋友帮帮忙快点哦,我们大巴马上要开了。

此时承德老头老妪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服饰道具容貌姿势相机手机均不如外来年轻游客,再说人家时间紧迫嘛,就别夹在队伍里瞎掺乎了。他们也能自得其乐,在一边评判正在照相的年轻人。这姑娘浓眉大眼真像小燕子。””不对,我看更像林心如。“那小伙帅气得像尔康。”“姑娘您右手再舒展点,笑得再甜些。”姑娘这顶帽子真美,哪儿买的?"

摄影高手们则不屑和人抢那块碑石,会挑选柳荫下几朵人脸大的荷花作背景,让心上人儿坐在湖边石上,拍下人面芙蓉的双影照,引得别人啧啧称奇,纷纷模仿。一时间,几处荷花人面两婵娟,双花脉脉娇相向,美不胜收。

从烟雨楼折回,过三孔桥和水流云在亭,就到了知鱼矶。名副其实,这里鱼荷皆佳。御景碑前荷塘一角,疏荷楚楚,浮影清丽,二尺长各色游鱼在云影花影里来回穿梭,构成绝妙画面。余等正排队照相,却听得有人在惊叫:“看,快看那边!”

顺其所指西望,只见点点花晕已聚成一片绯云,那绯云又在向西延伸,汇成一条绯龙,游走于青山绿原之间,美到了极点。

那是双湖夹镜和长虹饮练之间一条小河。这里枕靠山区东麓,有近百条小溪从山上流下,形成内湖和另一个小湖泊,两湖间夹一个半岛。因历史原因那个小湖不见了,变成现在这条小河。相传双湖夹镜和长虹饮练是山庄内莲花品种最多,花开最繁密的所在。也是现在赏荷的最佳位置。

余虚活七十有三,平时自诩不算孤陋寡闻,见过莲花不下数十处,但还是被眼前河里莲花震住了。大片荷花难免红瘦绿肥,高高绿叶像大大圆伞遮盖住含羞荷花,使人须寻寻觅觅才能看到花苞花蕾或怒放花朵。然这里荷花决不如此羞涩窝囊,她们都昂起头挺起胸,把绿叶欺压在底下,毫无顾忌地向游客展示芳容;她们又如此众多,每平方米可以容下四五朵大花五六个花蕾花苞外加几个莲蓬;如此密集一条莲龙,令人乍见如醉如痴,直觉“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

然而这莲龙尾巴竟是银白的。小河尽头又放大为一个大池,里面遍栽白莲。时值正午,那白莲毫不犹豫将日光反射回去,显得那么耀眼那么热烈,为池边游客挣来丝丝凉意。游客也报以善举,从凉亭里,柳荫下搭起三脚架,架上长枪短炮,捕捉白莲种种素雅和清丽。

累了,饿了,就到远近泉声凉亭里小坐,吃自带干粮,兼倚栏欣赏小池疏荷游鱼。半亩方塘,清浅溪流便是伊活水之源;青苇汀兰环抱,上有翠柳遮阳,塘里气温比周围又低了几度,只十来片似老不老荷叶,三五朵半盛不盛菡萏,七八个欲放还羞苞蕾,与适才那绯云般莲花群仙相较,似乎寒碜极了。但疏荷自有优势,那便是荷影。从柳荫缝隙投下几缕强光,在池面上留下活泼泼水墨图:大大小小淡黑深灰之圆圈椭圆圈便是荷叶影;几株墨茎挑着几朵黝黑线条勾勒出的花形,细辩才能看清瓣体略白瓣尖暗红;含羞花苞之水中倩影更带脱俗仙气。微风吹来,这些荷影便一起摇摆舞蹈,与水中穿梭锦鳞相映益彰。

居清凉之阁,观幽雅之境,余之思维渐从繁花似锦中解脱,变得空灵清明。细思原称康熙乾隆自五湖四海引入各种名贵莲花,抑或现在只看见粉荷白荷二品耶?抑或山庄十来处荷塘,无一标出本塘荷花品类或原产地耶?山庄荷花与众不同,仅在于花之密度远胜别处耶?这些问题此刻在远近泉声凉亭无解,承德老人们早已回家午餐,而外地游客还来不及思及这些问题。

那就登高赏荷罢。缘云楼、涌翠岩就在近旁,也就二三十米高,石阶虽不好走,五六分钟也到顶了。按解说这里应该有瀑布,然而仅几道涓涓细流。刚才看过的远近泉声小荷塘,现在仅墨绿色一泓水飘着几片荷叶。好看的还是那条绯龙,只不过龙头换成银色了,龙身扭曲的方向也反了,龙尾则一直蜿蜒到长虹饮练、芳渚临流的内湖边。不管是龙头龙身龙尾处,都布满了如蚁彩点,那当然是拍照的红男绿女们。

没想到涌翠岩半山腰有个小小关帝庙,那就必须去瞻仰一番。请香礼拜毕,关帝爷居然立即显灵,让余见到了此刻最想见的人。

走出庙门,一位佩戴志愿者标志的年轻人就迎上前来:“老爷子来看荷?小心慢走啊。”

人家如此有礼,余自然也要客气几句:“嗯,看荷花来了,今年山庄的荷花真漂亮。”

没想到他答道:“不对啊,往年的荷花更漂亮---今年有疫情,游客少效益差,领导和员工们都有些泄气,投入少了,荷花就不如往年了。”

“嗯,有点道理。“余乘机提出疑问,”据说康熙乾隆曾广集天下名荷,今天却只看见粉色白色二种,是否今年游客少,那些珍贵品种都没有展示出来。“

“那倒不是。“他答道,”山庄确曾名荷云集,但随着清胙渐衰,那些名品得不到纯化复壮,都相互串种同化了。“

太可惜了!余叹息道。

“那也算可惜?那些名品原产地还在,可以再收集一次。最可惜的是敖汉莲,莲中皇后,绝种啦。“年轻人长长叹了口气。

“敖汉莲?莲中皇后?没听说过。“

轻人突然老气横秋起来:“老爷子高寿才过七十吧?敖汉莲在山庄已经灭绝八十多年,不要说您这样的外地老人没听说过,就是承德当地老人,知道者也不多。”

哦。称得上莲中皇后,那一定美极了。余赶紧转移话题。这下年轻人打开了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起来。

据他所言,敖汉莲的特色是一是花大叶小,花大到普通莲花二倍叶子却小了一半;二是花瓣繁多,从留下之写真正面数,就多达二百瓣,传言最多可达一千瓣,因此又称千叶莲,而一般莲花最多只有二十几瓣;三是色泽深艳,敖汉莲花体呈重粉微紫,色彩远比一般莲花娇艳;四是重楼重台,即一朵敖汉莲之上,又会开出一朵朵敖汉莲来;五是香气馥郁,其香味远比一般莲花浓郁;六是耐寒而晚开晚谢,至迟可到霜降,与菊花争艳媲香。

随着他叙述,余想象着敖汉莲芳容,这时脱口而出:“那不是如来佛祖莲座,观音菩萨莲台吗?

年轻人一本正经地答曰:“中国神话故事里的事物,常源于现实生活,很可能敖汉莲就是佛祖莲花宝座的原型。”

年轻人又叙说了山庄敖汉莲的来历。敖汉莲原是内蒙敖汉旗水泡子里野生莲花,又称小河沿莲。康熙20年(1681年),昭乌达盟喀啦沁、翁牛特二旗王爷把塞罕坝牧场敬献给康熙,供其行围打猎之用。山庄建成后,敖汉旗王爷扎萨克罗觉得自己对皇帝也得有所表示,于是就想到那水中竞秀、傲霜凌风、清芬冷艳的小河沿莲。遂命民工从水中挖出莲藕后连泥带水一起放入上百口大水缸,派王府中的家奴抬运,兵丁押送,四百里途中按时换水,终于将其成功移植到山庄内湖。康熙获此至宝,自然大悦,钦定命名敖汉,在山庄银湖、冷香亭、双湖夹镜、长虹饮练各处广为栽培。后来虽又成功引入江南各色名莲,但都远不如敖汉莲美艳。

余不禁插言:“康熙乾隆都有癖莲嗜好,为何不将敖汉莲移入北京皇家苑林,譬如圆明园?”

年轻人笑道:“肯定移植过,但也肯定没成功。凡高贵花木,必严择水土气候而生。承德水呈碱性,多来源内蒙昭乌达盟喀啦沁、翁牛特、敖汉一带,气候也与那里相似,所以可以存活。移到北京,那些园丁不明就里,想其既然名贵,就应灌以玉泉山水,哪有不灌死之理?”

“原来山庄莲花盛名,尽在敖汉一品!既然如此,哪有任其绝灭之理?”余又问道。

年轻人解释道,咸丰之后,清帝不再举行木兰秋狩,临幸山庄,山庄经费锐减,管理日衰。东部水源,原靠银湖东闸引武烈河水接济,每年有数百两白银疏通水闸和湖泊的经费。负责该工程的官员们见皇帝既然不来,就把银子全部私分。适遇连年干旱,得不到武烈河水接济,银湖上湖、下湖、如意湖、澄湖全都干涸无水,所有莲花皆枯死殆尽了。

那为何现在这些湖里还有莲花,唯独不见敖汉莲?余又问道。

“老爷子毕竟古稀了,听过就忘。当年敖汉莲是怎么进山庄的?是靠人工搬运装有敖汉莲藕根的大水缸进庄的。”年轻人如此解说,“敖汉莲不像其他莲花,可以靠莲籽有性繁殖,它只能靠藕根无性繁殖。深埋地下亿万年的古莲籽尚能发芽开花,但敖汉莲的藕根,在地下几年就烂死光了。”

“这很有说服力。其他莲花靠花粉可以相互串种,敖汉莲徒有花粉,不能把自己独特基因传给其他品种,所以其他莲花就无法拥有敖汉莲那些高贵气质。”余似乎想通了一些道理。

老爷子好聪明,这是敖汉莲断种之根本所在。

不对呀,这附近靠山溪供水,据说双湖夹镜、长虹饮练这一带曾经敖汉莲很茂盛,它们又到哪里去了?

“老爷子问得好。”他答道,“一九三三年三月,日寇占领承德,驻军把双湖夹镜、长虹饮练附近的小湖小河统统填平,种植马草。。。”

“该死鬼子,竟敢毁我国宝!”余愤怒了。

他苦笑道,“承德当时满清遗老复辟势力当道,对进犯日军不作任何抵抗,遂使仅一百二十八人的日寇小部队,大摇大摆进了承德。这小股日军的低级指挥官哪有艺术品性?进山庄先烧了山庄东宫,继而填平了山庄敖汉莲最后存活之地。“

“山庄敖汉就这样灭绝了?“余绝望之际,突然又冒出一线希望,”那原产地呢?敖汉旗呢?那里总该还有敖汉莲呀!“

这回是年轻人摆出痛苦绝望的神情:“没啦,也没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粮为纲,把敖汉莲赖以生存的小水泡子全部填平了。所以我前面说过,敖汉莲至少绝灭八十年了。“

沉默良久,余最后问年轻人,学哪个专业的?何以对敖汉莲史那么熟悉?他告诉余,学园林专业,他家世代在山庄从事园艺。他祖老爷九十三了,还时常叨念敖汉莲能不能再现盛世,常有“山庄敖汉重红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嘱。

余安慰说,现代遗传学园艺学那么发达,只要有敖汉连基因的蛛丝马迹,一定会让她重放异彩的。他回答说,他也相信现代科学,但要有人去大力鼓与呼,让政府重视起来加强投入,让科学家愿意为敖汉莲耗费智慧与年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下山临岐回望,他还在关帝庙门口挥手。关帝爷乃信义化身,余默默对关帝爷许诺,虽愚笨且绵力,亦必为敖汉莲复盛疾声鼓呼。回沪后虽病魔缠身,仍奋力写完本文,并附敖汉莲如下:

 

庚子立秋,余入避暑山庄赏荷。经水心榭观银湖莲,水汽氤氲升腾之中,万柄翠盖摇曳摆舞,恰也仙气盎然;折走月色江声、冷香亭,已非昔二帝读书秋夜,有婵娟泻银,光清影寂,槛内菊圃,帝女吐芬,蕊灿瓣煌,槛外荷塘,水华散芳,翡茎琼衣;然此刻金乌初升,荷塘雾尽,碧波里碎金闪烁,绿盖上金珠滚动,金光翡彩掩映之下,千百盛开粉荷分外迷人。再过芝径云堤,遥看采菱渡、碧环,素墙绿廊,黛瓦精舍,高杨垂柳,绿茵蓝水,素雅依旧,唯半圆莲池多出盛妆粉荷点点红晕,余窃以为,此处若有七八采莲小舟,驾娘皆青春少女,活力四射,摆藕臂而摇橹,展雪腕以采蓬。绿幢盖下,新妆水底明,荷花巷里,风飘香袂举。更兼莲曲隐约,菱歌悠扬,此起彼答,主客互动,吴音越语,传情递爱,若有斯情斯景,真乃江南采莲图矣。

而山庄荷花之盛,莫过于双湖夹镜、长虹饮练,从知鱼矶西望,但见点点花晕聚成一片绯云,那绯云又向西延伸,汇成一条绯龙,尾巴竟呈银色,游走于青山绿原之间。凡大片荷花难免红稀绿密,含羞花苞花蕾或怒放花朵多藏于柄柄绿伞之下。然此处荷花都昂起头挺起胸,把绿叶欺压在下,毫无顾忌向游客展示芳容;她们又人多势众,每平米可容下四五朵大花五六个花蕾花苞外加几个莲蓬;如此密集一条莲龙,令人乍见如醉如痴,直觉“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

这般荷景,虽美至极,然余以为难副盛名。想康乾二帝,精通翰墨,喜附风雅,嗜好莲荷,曾广集天下名荷于山庄,抑或如今山庄只粉白二品耶?幸得关帝指引,适遇高人,解余之惑。方知当年山庄名荷云集,却皆称臣于敖汉。惜乎敖汉,至今已殆八十余年乎!若伊今在,足以丽压群芳而世俗惊,荣耀中华而万国羡。

余闻言如醍醐灌顶,且惊且喜。意欲敖汉回归,不惮笔秃文拙,聊以达诚申信,乃致于青帝宫中司敖汉莲神女之前曰:

忆神女初现尘世于敖汉旗小河沿水泡子,摄天地日月之精华,吸莽原牧野之馨香,饮百草百花之珠露,经风霜雨雪挫磨,观游鱼飞鸟之翱翔,遂长成傲霜凌风之峥骨、端丽超凡之容颜、清芬冷艳之气质,亭亭玉立于池泡之中央。

然天生丽质难自弃。晑者喀啦沁、翁牛特二旗王爷献塞罕坝,供清帝秋狩之用,遂有山庄建成。敖汉旗郡王即命从水中请出神女莲藕,放入百口大缸,家奴抬运,兵丁押送,四百里途中按时换水,终将神女成功请入山庄内湖。康熙大悦,钦名敖汉莲,于各处广为栽培,精心呵护,遂使益加出类拔萃而冠压群芳。

相传神女之美六端。花大叶小;曰花瓣繁多,因此又称千叶莲;曰色泽深艳;曰重楼重台;曰香气馥郁;曰耐寒而晚开晚谢,至迟可达霜降,与菊花争艳媲香。有此六端,便令洛神忌无此莲驾,湘妃妒少其荷裙。更令百花失色,牡丹羞领国色天香;锦鳞沉底,鸿雁惊飞,集万类霜天毓秀于一身焉。

山庄不乏江南名莲,而帝子独钟神女。康乾秋狩闲暇,秉烛夜读于月色江声之书斋。沁脾冷香,随风徐来,推窗寻觅,天高月小,清波微起,秋虫低唱,鱼潜乌栖,光清影寂;槛内菊圃,帝女吐芬,蕊灿瓣煌;槛外荷塘,敖汉散芳,翡茎茜衣;此景此情,天下至乐耶。

康熙曾命花卉圣手为神女写真,众大学士题诗于上,自己亦题诗曰: “毕竟天然造化工,方能巧合古今同。喷云百尺穿岩石,瀑布千层点药丛。波涌白莲承晓露,溪浮绿盖动香风。经声似脱红尘外,泡影依稀宇宙中”。百年后乾隆帝知此盛典,亦命画工临摹画卷,众大学士题诗,自己题诗曰:“芙蓉出水塞垣开,秋浦偏看霞锦裁。十丈谁诚分玉井,灵根真自敖汉来”。神女配享两位明君御制诗颂,已超越牡丹之受宠于唐明皇杨贵妃远矣。

然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便是千里长庭,散尽之始。自嘉庆、咸丰大行于山庄,辛酉政变始倡于热河,清帝不再北狩木兰,临幸离宫。清廷逐渐式微,避暑山庄亦祸事连连,殃及神女。

先是,山庄东区各湖,原由武烈河接济水源,清廷岁拨白银四百余辆,为疏通河闸与各湖淤泥经费。经办官员见皇帝不来行宫,便数年不办工程,私分款项,适遇连年大旱,东区各湖皆干涸见底,片荷只藕荡然无存。日后其他荷种可仗莲子复苏,唯神女靠藕根繁衍,遂绝迹于东区各湖焉。呜呼,中国自来贪官污吏祸国殃民,此一斑也。

继而,倭寇占山庄十有三载。犬羊之性,何知典雅弥珍,顽寇暴劣,竟作焚琴煮鹤。双湖夹镜之畔,尽填莲池藕塘;长虹饮练河麓,均辟靶场马厩。哀哉,神女于山庄再无立足之寸土焉!

再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敖汉旗欲实现以粮为纲,竟将境内所有水泡子填没改种庄稼,以致神女无辜,在家乡亦无存身之处!此举令上天震怒,遂命风神运沙,霾鬼兴妖;围场砾化,寒天冻地;承德雾濛,昏天灰地;京师沙尘,蔽天盖地。真乃大好青山绿水,翻作尘暴基地。

所幸,邓公改开,民智渐苏。八十年代始,塞罕坝规模造林,乌兰布统还耕于牧,至今绩著效显。京师几已沙偃尘息,承德又见蓝天白云,山庄亦复水明荷馨。抚今追昔,岂能不忆神女当年仙姿绰约,风华绝代。

天何如是之明明兮,遇盛世必降祥宝;地何如是之察察兮,逢太平必生瑞珍。今中华复兴民族荣耀之光毕现,列经济而为亚军,甩德日而远超英法;列科技而入前卫,登月阴而惊天下。岂可基因园艺失缺兮,而令神女无归耶?

余今作诔为神女鼓而呼,似闻馥郁而欣然。盼执柄者闻之加大投入遽立策项;盼科技之士闻之甘于寂寞而好逑兮早建大勋。穷天地寻神女踪迹兮循池沼觅敖汉藕根,借夙缘追渊源兮据技理接基链,必使神女早归兮告祭轩辕。

余且老且疾,爰格爰诚,发愿乎山庄,执笔乎申春。何心意之切切,若床箦之难寐?余乃欷歔怅望,神女早归,耀我中华。人残兮祈洁,志哀兮祷诚,成礼兮期盼。伏望神女,尚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敖汉莲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