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总有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手机,是被游戏毁掉的。
要是没有游戏,我孩子的学习成绩哪有这么糟糕,也不会为了多玩会手机......
都是游戏的错!!!
然而,有个事实,家长们需要正视:在毁掉孩子这件事情上,有时候手机游戏远远比不上父母“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近期,我看到一组数据很不是滋味。
北京市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有超过56.28%。
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其中一个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这其中,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孩子之所以反感父母,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谩骂:
“就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我妈把我所有的努力全都否定了,好像我从来都是这么差。”
“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就说我这点事儿都干不好,长大后还能干什么。”
“我写完作业后,只是多玩了一会手机,就说我自制力差。”
“......”
这些话,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孩子们虽小,但不代表他们不会思考。
父母的每一句冷嘲热讽,在孩子心里就像扎了一根针一样。
这种行为,虽然没有造成身体上的伤痕,但孩子的心灵早已被伤得千疮百孔。
所以,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手机游戏,不是贪玩,而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01
最冷酷的杀手,就是父母的言语
前几日,发生了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情。
在内蒙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宏珠小区,有一名15岁女孩欲轻生。
在接到报警后,消防员和民警赶往现场后情景十分紧迫,女孩已然站在四楼窗台外,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
当时女孩的情绪非常激动,一直在哭......所幸消防员救援及时,未酿成悲剧的发生。
经过沟通才知道,女孩的父母拿她与他人相比,觉得她不如别人。
最终,女孩情绪失控,这才导致她一时想不开欲轻生。
冷漠的语言,像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武器,没有鲜血、没有痕迹,但是足够可以摧毁一个人。
当然,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家的孩子可以随便骂,其实孩子的心灵还没有那么强大,他们消化不了父母不留情面的羞辱和对人格的践踏。
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以爱为名说出的话语,着急之时的情绪发泄,何尝不是无意、无心却又彻底、难忘的痛苦和伤害?
并且,长时间的暴力言语,会让孩子感觉被父母嫌弃,认为自己真的没用,甚至自暴自弃。
有一点我们也要明白,所有的语言暴力,都没有一丁点教育成分。
因为我们这是在本质上,恃强凌弱,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罢了。
如果你爱孩子,那么请停止语言暴力吧,因为这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头号杀手。
父母如果还用打骂、羞辱、语言暴力等传统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不只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头号杀手,更是制造悲剧的开始。
02
被语言暴力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恶魔
很多父母都不相信这一点。
你长期对孩子语言暴力,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最终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行为。
有调查显示:
40%的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2020年5月份,15岁女孩瑶瑶(化名),以给母亲按摩为由,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勒住母亲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
杀害自己母亲之后,她把自己反锁在家里,静静地与母亲待了两天一夜......
事发后女孩告诉警察,她的杀人动机是“没考好,担心被埋怨”。
2020年 11月份,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生李某,晚上10点下课回家写作业时,遭到母亲说教辱骂,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李某用菜刀将母亲杀害。
深究起来,这几起事件,起因一模一样:受够了父母的辱骂。
究其原因,很多父母抱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生的孩子,随便怎么骂都无所谓。
然而,他们实在高估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强大,他们会把玩笑当真,会把责骂当做一种羞辱,会把语言攻击当做对自己人格的践踏。
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深陷于黑暗中,绝望的背后从来没有退路,而最终掉入深渊。
我们虽有着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谩骂。
孩子所承受的精神上的伤害,是我们大人无法想象的。
而最可悲的是,这些伤害是透明的,孩子心里有,父母却看不见!
都说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03
接纳孩子的缺点,管理好自身情绪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天使。
父母辱骂孩子,绝对不是为了让孩子有阴影,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惧怕,甚至走上绝路。
他们不过是想让孩子懂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成为心目中那个“完美小孩”。
父母的辱骂,不但不能打造出完美的孩子,反而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所以,父母们,请对自己的孩子再宽容一点。
接纳他们的错误、缺陷,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与其对孩子严苛,不如反思如何成为“完美父母”。
1、接纳孩子,期望简单化
不要要求孩子必须到达什么高度,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
永远记住这样的一句话:孩子走三步,才能赶上我们的一步;孩子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我们矮三尺。
2、教育孩子,不能比较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本没有优劣,只是不同而已。
是的,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尊重孩子之间成长速度的不同,尊重生理上的差异等等,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比较。
3、把否定换成鼓励和肯定
孩子成绩差,但如果相比上一次有进步,依然值得肯定,所有人的成长都需要一步步来。
孩子做错了事,先找到他做错事的原因,观察他做错事后的表现,再思考该怎样让他改正错误,而不是一看见错误就疯狂批评。
4、学会弱化自己的情绪
懂得控制情绪,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我想,任何一个爸妈,都不想跟孩子之间徒生嫌隙。
即使当孩子真的惹你生气时,先弱化自己的情绪,尽量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
为人父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
有些人,在孩子的内心种下“灰暗”,而有些人,在孩子的内心种下“光明”。
愿每位父母和孩子,都能在相互温暖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