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列出一些条条框框开要求孩子。
诸不知,孩子也会在心里默默写下优秀父母的便利贴。
优秀的父母,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教育孩子是一场隆重且漫长的修行,孩子最终拥有怎样的人生,就看父母交出怎样的答卷。
01
优秀的父母,不拿孩子做比较
奥古斯特·罗丹曾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很多父母是否也是这样呢?
痴迷于“别人家的孩子”,却对自己家的孩子“自动屏蔽”。
仔细想想,自家的孩子真的那么不堪吗?
其实,并没有!
每个孩子都在发光,或迟或早,或暗淡或闪耀,而这些,都取决于父母是否能“看见”。
别让孩子背着“光”,别让孩子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
做父母的要看到孩子自身独有的特点,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
父母的眼光就是最丰沃的营养,盯到哪里,哪里就会长出参天大树。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来精心打磨的。
他不一定是颗耀眼的钻石,但也一定温润如玉。
02
优秀的父母,都给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同样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看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作品,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父母,哪怕孩子画的很乱,也会夸奖孩子;
有的父母,看到这样的画,眉头紧锁,随后一顿指责;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不是这块“料”,直接帮孩子做决定,选择了放弃。
作为父母,我们曾经多少次扼杀了孩子的梦想,错失了发掘孩子天赋的机会,让他的渴望变成了失望,让他发光的眼睛变得暗淡,让他对你的爱与尊敬变为叛逆?
我想说,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力。
在面对梦想时,孩子能否很好的实现它,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更多的动力是来源于父母和家人的爱和支持。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乎的是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孩子应该做什么。
所以,无论孩子的梦想是什么,请给他一次尝试的机会。
03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包容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获得成功,成为人上人,这无可厚非。
但是,有些父母太过心急的盲目追求,只会把孩子推上教育的深渊。
只要是人就难免犯错,何况还是心智未开的孩子。
许多父母在孩子犯错后经常采用严厉的教育,让孩子害怕自己,以此树立起威信。
常表现为对孩子很凶、爱指责批评、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专制、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
但是,这样的方式真的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吗?
并没有。
因为当孩子感到压力或恐惧时,他们领悟能力也会减弱。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而不是随意发泄我们的情绪。
包容孩子的错误,实际上是给孩子一个自省的机会。
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思考,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
身为父母,学会包容,才能陪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04
优秀的父母,都能低身道歉
网上曾经流传一句话:中国的亲子关系总结起来就是,父母在等着孩子道谢,而孩子却在等父母道歉。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在我们的认知里,应该只有我们批评孩子的情况,孩子是不能指责我们的。
一旦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我们很多人会感觉拉不下面子,觉得孩子是在挑衅我们的权威。
事实上,每个孩子跟大人一样同样都有自尊心,只是这份自尊心在一个强势的、永远正确的父母面前变成了一种自卑心。
等不到父母道歉的孩子会更憋屈,更难过,更倔强。
甚至,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懦弱,没有自己的主见,不再敢吐露自己的心声。
父母为了成全自己的面子,却最终让孩子输了生活的底气,毁掉孩子的自信。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
在孩子心中,低头认错的父母,从不会降低身份,相反这是理解和尊敬的开始。
05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自我成长
有人说,“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某种意义上说,我认同这个观点。
我认为,这里的拼,拼的是父母的自我学习的能力,相对于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
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个人一生中大致会受到三种教育,10岁之前主要受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之后主要受学校和同学的影响,最后是工作后进入社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教育。
在这三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大的。
而父母就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要学习这件事,不仅重要,更加紧急。
正所谓,育人先育己,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孩子的真谛,就是父母执着的栽培自己,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们。
只有父母不断完善自身,才有机会教育出更优秀的孩子。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为了我们的孩子,请所有父母都成材,变得更强大。
为了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做个优秀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