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你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1别再让这句话害了孩子

上周五,姐姐被老师叫到学校。原因是上课时孩子没有以前那么认真听讲了,小动作不断,导致成绩有所下降。
“你能不能好好上课,认真听讲呀!”姐姐一脸恨铁不成钢。
然后随即又话锋一转:“连老师都说了,你脑子挺聪明的,就是不努力,你要是稍微努力下会是这个成绩吗?”
这话听起来像在抱怨孩子,但语气中更多的,却透出一丝小得意。
他们心里会觉得,“嗯,老师都说孩子很聪明了,现在是不懂事,以后努力学习了,成绩肯定能提高。”
而且,家长还会用这种话对孩子洗脑,诸如:
你这孩子,平时挺聪明的,就是心不细、爱马虎
我家孩子其实很有天赋,他怎么就不知道不努力呢
虽然被批评了,但是与批评相比,聪明、天赋这些词,还是会让人有些沾沾自喜。因为,它更像是高级别的赞扬,让人有一种优越感。
它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识:聪明比勤奋高级,智商比努力重要,聪明是重要的优点,而努力是次要的。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很容易轻视勤奋的力量。
于是孩子会想:“嗯,反正我聪明,以后只要我努力学习,一定会很优秀。”
殊不知,聪明是天生的,努力是后天的。比起聪明,努力才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品质。
https://p4.itc.cn/images01/20201130/df450bc2643d4591aaf0fa6163847b45.png
一位知乎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他从小到大就是老师和家长口中那个“学习不用心,但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的孩子。
他说那个时候的自己,成绩总会名列前茅,但永远不会拔尖,可即使这样,也会去嘲笑那些用尽全力的拔尖的同学,因为心里会觉得我只是还没有尽力,只要尽力了一定会把别人甩得远远的。
可事实是,他从来都不会去尽全力。
高三那年,老师对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现在再不认真学习,真的可惜了你聪明的脑袋瓜”,原本是一句鼓励的话,甚至是刺激他努力的话,却一度让他沉浸在“聪明”中,反而特立独行去表现自己的聪明。
最后,高考成绩很不理想。
有多少人少年时不懂得“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只一味地沉浸在所谓的“聪明”中,错失了很多机会。
直到长大后,吞下了种种失败的苦果,才发现努力也是一种天赋,能够做到专注一件事,坚持不放弃,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130/07f501896acb462789040d43aca644c3.png
无论如何,这件事暴露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失职!孩子是聪明,但是是谁把一个聪明孩子的学习态度搞得不端不正?
一个聪明的孩子没学好,相当程度上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孩子都有惰性,需要引导和监督,而家长没有尽到相应责任。
在《向往的生活》中,刘宪华同样自爆了自己被父母逼着学拉小提琴的经历。
小时候的他根本不愿意去学,直到十一、二岁时,参加了一个比赛才开始喜欢拉小提琴。
在一旁的杨颖看到刘宪华能把小提琴弹奏得那么棒,问刘宪华:“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刘宪华说了一句,“非常非常感谢。”
http://p3.itc.cn/images01/20201130/e6775ff58c4f4ad59158ce0f2382d058.jpeg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如果不逼他们一把,他们就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
毕竟谁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能再重来,错过了再悔恨当初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聪明的孩子,在不努力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严厉督促孩子,这样才能让他成才!
下次,如果还有人说:“你家孩子真聪明,学习这么好”的时候,你不妨说:“不,他只是很努力!”
让她知道,聪明不一定能成功,但努力和坚持,却能让孩子离目标更近一步。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努力,在努力中学会自我管理,也让他们从结果中体验到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
与聪明相比,这才是我们能为孩子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