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叛逆,不服管教?只因父母没做好这三点!

生活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孩子小时候还听爸爸妈妈的话,到了叛逆期和青春期,就开始对父母的话“不服气”,听不进去,甚至常常顶撞父母、什么事都对着干。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对“不服管教”的孩子非常头疼,束手无策。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对事物的认知更加丰富,他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另一个关键就在于,父母的言行或教育指导,不能让孩子信服,失去了孩子的尊敬与信任。
说白了,就是父母威信丧失。
其实,这里有3点值得反思,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01
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父母要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自律、以身作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我朋友的孩子曾经给我说,他在家不用妈妈陪写作业,因为妈妈很忙,没时间陪,他也不需要妈妈陪,因为妈妈就是他的榜样!
原来,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饭后,都会和孩子一起坐在桌前,不同的是孩子做作业,她不是工作就是看书。
在孩子中考那年,朋友正好准备职业考试,于是娘俩一起刷题。
讲完这些,孩子还不忘夸妈妈一顿:“我真的很佩服我妈妈,40多岁的人,每天晚上雷打不动背书、做卷子到深夜11点。我看着都不好意思偷懒了!”
其实怎样的家庭氛围,熏陶出怎样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教给孩子道理,自己也应该遵从那些道理去行动,以身作则。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榜样的力量,最让孩子信服。
https://p3.itc.cn/images01/20201026/1f54320c8b564017bfd92e6f7f8ebad0.jpeg
02
情绪的稳定,才能更好的沟通
许多家长错误地采用严厉的教育,让孩子害怕自己,来树立起威信。
常表现为对孩子很凶、爱指责批评、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专制、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
但是,这样的方式真的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吗?并没有。
这阵势,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家长的情绪上了,反而不利于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所在。
家长总是情绪化,也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把他推到父母的对立面。
亲子关系不好了,家长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
爸妈的好情绪,才是给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
所以,在下一次情绪失控的时候,请停下来看看身边孩子眼中的恐惧,听一听他的呼唤,此刻的他一定需要你的一个微笑和拥抱。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026/7374a0a3aa734189b912b2e98df72dde.jpeg
03
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
育儿书《婴语的秘密》里提到一个观点: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这本书的作者特雷西霍格,曾被邀请去来访者家里演示如何照顾新生儿的时候,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起才几天的婴儿,自我介绍说:“你好,我是特雷西。”
显然,特雷西完全是把对方当成一个平等的成人去看待的,而不是当做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新生儿。
反观我们的父母,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这句话?
动不动就打骂、斥责、冷暴力;
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无关紧要;
代替孩子做决定、做选择。
没有谁不渴望被尊重,孩子也是。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更需要父母的尊重。
尊重意味着先了解清楚,给孩子解释和表达的机会,而不是随意威胁、辱骂;
意味着多和孩子沟通商量,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总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意味着接纳、欣赏、鼓励,而不是占有、操控、压制。
我想,在这样充满爱的教养方式,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才会更愿意听取父母的教育指导。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不在于“父母”这一身份,而来源于亲子之间爱的链接、父母民主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知识、能力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力。
为人父母一场,不止是与孩子生活的一种牵绊,更是一趟自我心灵的修行。
每个家长都能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每个孩子也都在父母身上找到养分,自我成长。
相信,我们反馈给彼此的爱,都会衍生出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