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90后男孩“被绑架”,向父母勒索6.5万:读懂孩子的“需要”,对父母何其重要!

“明早八点再见不到钱,就等着收尸吧。”
这是厦门的戴某,收到威胁勒索信息,他的90后儿子被绑架,并且索要65000元的赎金。
这还没完,随后陆续发来儿子被绑照片。
照片里,儿子整个嘴巴被一条白色的大布条严实的裹住,痛苦不堪。
https://p1.itc.cn/images01/20200922/eda8f06ea2ea4602a68059ff536e0fac.jpeg
为了让戴某尽快满足绑匪的要求,扬言到到,如果不给,立即撕票!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922/62fc2ba06e38487cb3bdff6ec86158af.jpeg
孩子的安全与否,是所有父母最为脆弱的神经,何况是被绑架。
戴某脑海里,瞬间幻想着儿子的种种危险,考虑良久选择了报警。
然而,可调查结果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绑匪不是别人,竟然是儿子自己!
他的目的听起来让人哭笑不得:“我怕就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在乎我一次。”
他说在父母面前,他永远都是被骂,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觉得是错的。
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
并且,他已经猜到了,父母是不会给他交钱的,尽管家里拿的出这笔钱。
一场亲情测试,换来的却是十个月的有期徒刑。
尽管这样的闹剧只是极端个别的现象,却折射出每个孩子都需要支持、尊重和赞美、表达、无条件的爱与关怀、始终如一与安全感。
01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其实每个孩子都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样,有许多优点,而大多数父母恰恰和戴某一样无视孩子,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去否定。
我们总是看孩子的缺点时“火眼金睛”,看孩子的优点时自动屏蔽。
而父母的“看见”,能够成就更优秀的孩子。
有位朋友是硕士毕业,她的爱人是博士,都是智商极高的知识分子。
他们的孩子出生后自带光芒,在上学之前得到过很多人的夸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
可孩子上学之后没有什么闪光点可向外人去炫耀,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垫底,即使妈妈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给孩子补习课程,但都依旧无济于事。
每次开家长会,妈妈都坐在最后边,低头不说话,就怕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22/7b7e3e8ec53a44ed8719c318b1c8b815.jpeg
有一次,孩子兴冲冲的告诉妈妈说:“妈妈,我这次体育差点满分,我们去吃什么好吃的啊?”
妈妈没好气的说:“吃什么吃,体育有什么用,有本事文化课考满分啊,要是成绩下来了,文化课没考好,看我不打死你,还想着吃。”
最后孩子的成绩依然在班里垫底。
妈妈看着孩子每天像自己高考冲刺般的学习,眼镜片越来越厚,一下子想明白了:
儿子确实资质平平,学霸夫妻真的生出了一个不善于学习的孩子。
于是,父母开始放下焦虑,开始支持孩子学习体育。
这个孩子后来挺优秀的,考上了重点高中。
许多人可能会不解,其实在这名孩子身上有很大的优点,他的优点就是体育非常好,可惜的是之前父母没有重视他的优点。
参加学校体育训练后,运动成绩也突飞猛进。
老师和同学也经常夸他,从此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自信心,更努力的去学习他“讨厌”的文化课。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会发光,或早或迟,或耀目或闪烁,而这些,都取决于父母能否被“看见”。
做父母的要看到孩子自身独有的特点,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孩子,父母的眼光就是最丰沃的营养,盯到哪里,哪里就会长出参天大树。
别让孩子背着光,活在“不被父母看见”的阴影里。
02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赞美”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
孩子也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想听到来自父母的正向赞扬。
遗憾的是,父母要么看不见,要么看见了泼冷水。
因为我们都觉得,夸两句孩子,孩子就骄傲,即使别人夸孩子,也要否定孩子。
比如:“小明,学习这么好,你每天是怎么学习的,让我取取经呗?”
妈妈抢答:“哪里哪里,这孩子也调皮着呢,一会不管就玩上游戏了!”
比如:“小丽,你画画真好,将来想做个小画家,是吗?”
妈妈抢答:“还差得远呢!上课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认真,老是走神!”
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回答呢?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表情呢?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22/1c18e85618014ce89e689842e042bf8c.jpeg
其实,当别人夸奖孩子时,孩子眼睛是放光的。
可他们欣喜着要回答时,总会碰上父母的一番“谦虚”“客套”,成功地熄灭孩子满满的自信,在孩子渴望被赞扬的内心泼上一盆凉水。
当然,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取得一定的进步,心里其实比谁都要开心。
但当着孩子的面总要说两句口是心非的话,殊不知就因为这样的话,却最容易毁了一个孩子。
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但绝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儿子正在玩乐高。
我们都知道拼乐高的难度也有让人瞠目结舌,但他已经完成了大半部分,已经可以看出来是宇宙飞船的形状了。
我自己都挺佩服这位孩子的耐性和动手能力,就和他说:“你拼的太好了吧,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吧?”
就在孩子带着得意的表情要回复我时,朋友说话了:“你可不知道,他平时就知道乱拼,也不规规矩矩地拼!整天把东西丢得乱七八糟,收拾起来太麻烦了!”
霎时间,孩子的表情明显暗淡了许多,最后默默走开了。
看得出来,孩子本是充满期望的让别人欣赏他花了精力做出来的“成果”,也好不容易得到了大家的赞美,最后却得不到妈妈的认可。
可见,孩子当时的内心有多受伤!
03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认可”
《地球上的星星》中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每个拥有自己闪光面的孩子,都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星星。
是的,每个孩子都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线,人生的动人之处,也恰恰在于它对于每个人的唯一性。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获得父母的认可与接纳。
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一开始是来自外界的评价,包括家人和、同学甚至是不熟悉的陌生人,其中父母评价也最为重要。
如果父母长期反复地用负面语言刺激孩子,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深受影响,甚至认同父母所说的。
我见过太多的孩子,童年的时候很开朗、自信,可一到了青春期,就明显出现了自卑心理。
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源于父母所传达给孩子的信息。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22/12011917816e4f07801c45fdeac1ea30.jpeg
我们的话语让孩子极度自卑敏感,深信自己就是我们口中“无用的孩子”
写到这里,有家长就要说:“行,那我每天都夸孩子、吹彩虹屁!”
任何的欣赏,都应该是真诚的,是发自真心的赞美,不是华而不实的吹捧。
比如,孩子这学期考试成绩名次上升了几位。
错误的夸奖:“你真棒,这次都考的很好!下次再接再厉,加油!”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要只抓住了孩子的结果不放,要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不能忽略孩子为之付出的努力。
正确的做法是:夸奖孩子这一段时间的付出,比如:“你的辛苦付出,我都看在眼里,每天放学回家也不玩手机了,甚至有时候都学习到十点多,即使这次考得不好,在我心里你也是最棒的!”
赞美并不是浮于表面的夸奖。家长应鼓励孩子每一个进步,鼓励孩子付出的每一个细节,肯定孩子付出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即使是批评孩子,也要做到既能表扬孩子,又能巧妙指正孩子的不足。
比如:“这次英语成绩真高,孩子你是怎么做到?妈妈都没你厉害,相信你这段时间在英语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数学成绩却下降了,你要是把这里再改一下就完美了!下次争取英语数学一样考高分。”
父母的认可,就是孩子的情感驿站和温暖归宿,不管他有多叛逆。
所以,请多给孩子一些认可,少一点打击,别再吝啬你的赞美了。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能拥有乘风破浪的自信,和逆风飞翔的勇气。